苏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归纳。
引言: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的过程(环节):
1. 发现并提出问题。
2. 作出猜想和假设。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 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
5. 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相等/不相等)
6. 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7. 交流与合作(评估)
第1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反应声音的三个物理量)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6.以声消声:新的反噪声术。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3.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4.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5.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六、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七、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第2章物态变化。
一、物质的三态。
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通常指的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1)用外焰加热;(2)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4)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3)读法:如“5°c”读作“5摄氏度”;“2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三、常用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1、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2、 温度计的使用:
1) “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2) “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 “读”: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记”:注意“数字+单位”。
四、体温计。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 测量范围:35°c~42°c;分度值为0.1°c;
3、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五、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1.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2.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6.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四、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 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第3章光现象。
一、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6章一次函数 2014年单元测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刘庄二中 一 填空题。1 已知函数,x时,y的值是0,x时,y的值是1 x时,函数没有意义 2 已知,当x 2时,y 3 2011阜新 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4 一次函数y kx b中,k b都是且k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物态变化 检测题及解析。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给出的数据中最合理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成年人的步幅约为1dm c.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cm d.人洗澡时水温接近100 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
苏科版八年级阶段测试
班级姓名学校 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反馈。考号物理试卷。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命题人 审核人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15 2 30分 1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 水母 b 点燃的蜡烛 c 月亮 d 舞台的灯光。2 透过蓝色透光的玻璃,进行下列观察,结果是。观察黄色物体,可以看到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