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和心脏八年级生物教案

发布 2022-12-18 12:08:28 阅读 859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2.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4.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心脏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关于血管部分:

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分组实验及三种血管的挂图,加深对三种血管的管壁的结构和血管内血流速度的识记效果。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最好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设计如下:

观察内容: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 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讲述三种血管时:

首先讲清楚三种血管的基本概念,指出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其次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和搏动,看一看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使学生对动、静脉有感性认识;在讲述毛细血管时,要抓住它的生理功能与其结构特点相互适应的关系进行教学,如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这样,使学生对毛细血管的特点容易明白,不致死记硬背,而且有助于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

关于心脏部分: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

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

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3.

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是如何相通的?4.观察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的名称 。使观察明确具体,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时布置讨论的问题:

如观察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及动脉管基部的动脉瓣,数一数有几个,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好要求画图记录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观察完后,安排学生上讲台前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瓣膜的作用可用一个演示实验——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来突破。

在心脏结构的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边总结边用**的方式归纳如下,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名称。

位置或连接关系。

功能。心包膜。

心脏外面。保护心脏。

内腔。心房。

左心房。肺静脉。

推动血液循环流动。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心室。左心室。

主动脉。右心室。

肺动脉。瓣膜。

房室瓣。心房和心室间。

防止血液倒流。

动脉瓣。心室和动脉间。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来学习心率、心输出量、心脏的锻炼和保健等知识。

如可让每个学生用听诊器测出自己的心率,然后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心率。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三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血管。

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生: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师: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回忆初一学过的知识,血管分为哪几种?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的颈部、腕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学生摸后回答。

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出示三种血管的挂图: 让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1、 动脉和静脉是如何定义的?

2、 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 从挂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

老师进一步依据挂图,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的特点:

(1) 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2) 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提问: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设疑:一般说:“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教书出示挂图(或让学生看书第29页图vi-26),使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让学生讨论: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解: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教师可演示模型来加深学生对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认识。

教师提问: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

学生回答: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老师根据挂图讲述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1)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2) 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

但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提问引起学生探索:

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 毛细血管 → 静脉。

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无色素的小鱼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现象。

方法步骤:1用浸湿的棉花将小鱼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露出尾部。

2 将小鱼侧放在培养皿中,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面(鱼头朝正前方)

3 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血液流动情况。

观察内容:1.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2.注意向前方流的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鱼头朝向正前方)

3.看中间的横血管:流速快还是慢?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4.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1.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2.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3.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注意:保持小鱼鳃部的湿润;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保持载物台与镜头的清洁。

反馈学生观察的结果。并让学生根据这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分析:血液的营养在**最适于交给组织细胞,为什么?

学生回答:在毛细。

1][2][3][4]下一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管和心脏》教案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教学目标。1 知识 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础知识。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循环系统内的瓣膜 房室瓣 动脉瓣 静脉瓣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 能力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通过对心脏位置的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通过对哺乳动物心脏...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材分析。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

七年级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材分析。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 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