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1课时)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
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力。
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是在大量的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分析图5-1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两个物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
推土机推土
大象压跷跷板。
n极排斥 n极。
渔翁拉渔网
带静电的橡胶棒吸引小纸屑。
教师:以上实例中都有力存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说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这种作用,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力是什么?)
教师提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发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否也能发生相互作用?
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力现象。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演示实验一:磁铁吸引大头针。
演示实验二:把钢锯条固定在台钳上,用弹簧将锯条拉弯。
教师:用弹簧把锯条拉弯,弹簧对锯条有一个拉力,同时弹簧也被拉长,这说明锯条对弹簧也有一个拉力。
学生随堂实验: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等)后,多**演示课本p77/图5-2后,在教师的点拔与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结论。
教师说明: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已见,陈述自己的观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举出一些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
3、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
演示实验三: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演示实验四: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锯条受到力时变得弯曲)
演示实验五:手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
学生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多**演示课本p80图5-4中的现象: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用头顶球,球改变了方向;守门员用手接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不论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所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举例:(举出一些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乒乓球向自己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课堂练习。
1.人推车,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起重机吊起货物,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磁铁吸引铁针,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2.用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水桶向下拉手,并有疼痛感。此时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水桶;水
3.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原因是 。
4.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 , 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
四、布置作业。
1、课本p 做在书本上。
2、课课练一张。
板书设计。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②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两个物体互为施力体和受力体)
3、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形变:形状改变;②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改变。
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1力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5.1力教案。概念,并乐于 身边的力现象。2 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 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难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利用身边的物品组织学生进行力的存在实验 ...
八年级物理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沪科版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 10n等有具体的感受。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 实验 体验或听 看,对力的三要素形成初步认识。感悟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养成独立动脑动手的习惯。2 在交流讨论中初...
八年级物理5 1《力》教学案沪科版
第五单元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什么是力。2.通过实例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学习过程 一。力是什么。1.阅读课本78页图5 1表现力的实例并思考 1 这几个力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 谈谈你是怎样分析得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的?2.阅读课本79页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