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沪科版八年级笔记运动和力

发布 2022-07-21 01:15:28 阅读 5293

第三章运动和力。

知识结构图】

内容概括】一)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1)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一种运动,它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是研究某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3)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在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2. 速度。

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3)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

3. 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一路程或任一时间内的速度都相等。

4. 变速直线运动。

1)运动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

二)力。1. 力的基本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形变和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图示法: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精确表示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作图法。

(6)力的示意图法:不需精确表示力的大小,只需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作图法。

(7)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 二力平衡。

(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等因素均无关。

“力”内容概括】

1. 力:(1)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单位:牛(n)

(3)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测量。

(6)力的表示方法。

2. 力的种类:

(1)弹力:拉力和支持力,压力。

(2)重力。

(3)摩擦力:

3. 力的合成:

合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同向和反向情况)

4. 二力平衡:

平衡态→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应用。

5. 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

6.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知识点】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

4、公式:v=s/t ,变形公式 s=vt , 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v;

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v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 (2)借助光电计时器 (3)速度仪。

三、速度变化的科学**。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四、力(f)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五、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六、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 ②必须发生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明确分度值;

校零;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七、重力(g)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计算公式:g=mg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

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八、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九、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十、力的合成。

1. 合力的概念: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f1+f2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f1—f2

十。一、力的平衡。

1.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面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4、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物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2)物体受到相互平衡的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复习点】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解释***《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 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v2>v>v1。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

物理 沪科版八年级笔记运动和力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结构图 内容概括 一 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一种运动,它是自然界最简单的运动形式。2 参照物是研究某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3 由于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在机械运动中,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2.速度。1 速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运动和力》检测题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 制作整理。八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 检测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1 关于水平面上的小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b 只要有力作用在小车上,小车就一定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说课稿力2

第一节力说课稿。一 说教材 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等,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 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且作为本章的开首篇出现,足见本节课的重要性。二 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