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2 10

发布 2022-12-18 05:48:28 阅读 7808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学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科学**的全过程。

学习从物理现象、实验数据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性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养成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养成对科学的求知欲,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用:凸透镜(焦距10cm、5cm各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玻璃球、多**ppt课件。

学生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一个)、光屏、蜡烛、光具座、火柴。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焦点以内反变化。

教学反思】一、案例中的“亮点”

1.创设物理情景新奇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学习物理的热情,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堂学习更高效。

2.注重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搜集数据,分析论证,到交流与合作完整的科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动手操作和利用实验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够很好的分享别人的**成果,激发学生全程参与、乐在其中。

3.**实验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不再限制物距的范围或成像的性质进行实验,使学生实验更加开放。通过学生大量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不同焦距凸透镜验证成像规律,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

4.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在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环节,由于学生的光学知识和实验**能力还较弱,有些学生进行这样相对复杂的**实验还存在很多困难,故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进入**情景中开展**活动。在实验数据分析及得出结论环节,由于实验数据较多,分析归纳的数据、现象较复杂,故需教师准确引导,应杜绝教师分析学生记录的现象发生。

附件1:研究“像与物距的关系”数据记录**。

附件2:凸透镜成像数据记录凸透镜焦距f= 10 cm

附件3:凸透镜成像规律。

附件4:【当堂检测】

1.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需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三心同高”。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使物距在。

一、二倍焦距之间,可观察到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焦点时,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此时凸透镜不成像;接着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焦距,此时在光屏上___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的虚像。

3.同学们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___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

4.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lo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其中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6.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当堂检测】答案。

1.烛焰凸透镜光屏。

2. 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圆形光斑不能正立放大

3.二倍焦距处焦点。

4.高度靠近透镜。

c附件5:【课后作业】

1.张晨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b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3.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和光具座等器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3)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15cm时,在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希望看到更小的实像,应将蜡烛向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向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为8cm时,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选填 “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4)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移动。

5)如图乙所示,若将光源“f”放在30cm处,其大小如图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调整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再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在光屏上所成像可能是下列四幅图中的( )

4.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分别作出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焦点以内位置时所成像的大体位置及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 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2.师生共同 人工造 雪 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

李全仁。2011年8月29日。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声现象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流和电路五个单元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 物质的冷热变化 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二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天平使用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