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发布 2022-12-16 14:20:28 阅读 5232

第六单元教案。

26 三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读,重点研读、合作**诵读,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朗读——理解——背诵,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难点。体会文中作者渗入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突破。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感情,加上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引导,让学生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和三峡的**、**等材料,做成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三峡的文字**资料,解决文章**现的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

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2023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23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2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23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23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

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奇险 夏湍急

三峡 --美)

水)--春、冬清幽。

秋凄清 补充资料。

黄牛滩。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2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l.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明白词句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2.点拨法、串**、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2.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两篇短文,在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

2.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难点。1.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古代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的写景状物方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疑点。1.作者是如何从描写山水之美转化到个人情感的。

2.短短数语中是怎样传达出作者微妙心志的。“闲人”的真实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准备一部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影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并在疑难之处作标记。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了优美的山川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语言朴素自然,富有诗情画意。

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宜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2.比较法。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注意比较两篇文章,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赏读《答谢中书书》。指导朗读,力求美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感知文意;激发学生想像,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背诵课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2)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3)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出示下列词句,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内容如下:4)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列词语提纲:

学生根据词语提纲,快速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多**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2010年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改优秀课例。评选结果通报。各中小学 2010年全县中小学教改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已全面结束,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课例309个,根据韶关市教改优秀课例评选的办法,从中推荐了40个课例参加市优秀课例评比,余下269个课例由县教研室组织评选。县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38个,二等...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翻译

八年级 上 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翻译26三峡。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 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 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试卷

2011 2012年度上学期用。新课标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六 配人教版上册 一 基础 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 秋词 2分 2 李白 渡荆门送别 中,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的两句是。2分。3 王维 使至塞上 中写塞外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