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六 2

发布 2022-12-23 08:33:28 阅读 4468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单元设想。1、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诗文,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音像等资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2、真正的“熟读”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创造。苏轼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

”这句话就道出了诗文诵读的重要性。因此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古诗文的目的。

3、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不能放松。根据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我们不用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4、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让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他们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单元目标。1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古诗文的能力。

2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3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的优美意境。

4 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细腻的情思,是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

学习这一单元,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骊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课文虽然只有一百五十多个字,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山川草本,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湍,高猿怪石,古柏寒林,渔歌民谣,应有尽有。全文描写动静结合,景中融情,情随景生。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

写三峡总貌时,重点放在了巍峨绵亘、隔江对峙的群山上。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虽然课文开头落笔于七百里山势,但是。

既然出自《水经注》,还是要以写水为主的,所以在写夏、春、冬、秋四季景色时,作者都刻意地描绘了水。写水时先写迅疾凶险的夏水,再写风平浪静的春冬之水,最后写水枯谷空的秋景。夏水暴涨,来势猛烈,惊心动魄。

春冬之时,雪白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森森的古柏,飞流的瀑布,这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晓畅,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文章再起波澜,萧瑟的秋天,三峡林寒涧肃,凄清悲凉。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结。

全文各层之间,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写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梁的思想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还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文章以清俊的笔墨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超脱世俗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章仅用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朝夕。

抒情议论浑然一体。文章以感慨开始,又以感慨结束,中间十句,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凝练,寥寥八字,就从仰视、俯视两种视角描绘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给清爽宜人的画卷增添了勃勃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夕阳的余晖中,鱼儿还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早晨和傍晚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给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作者用85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的晚年作品。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的海潮景象和观潮盛况,流露出身为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怨。文章以精炼的笔墨,用四段分别写了:

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雄姿和观潮人群。我们可以用四幅图画来概括——海潮图,军演图,弄潮图,观潮图。课文描写的重点又放在了在水军和吴中健儿的水上表演——也就是军演图和观潮图上。

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壮观,观潮人多。 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一方面。

是因为文章结构精巧,它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因为作者惜墨如金,用语简练。例如第一段海潮图中“吞天沃日”一句,一个“吞”和一个“沃”字就写出了海潮想要把苍天吞下,要给太阳洗澡的气势;第二段军演图中,用了“乘”、“弄”、“标”、“舞”等动词,出神入化,把水军的龙腾虎跃之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弄潮图中又用“披”、“持”、“挣”、“鼓”、“迎”、“出没”、“腾身”等动词令人眼花缭乱,不禁对弄潮健儿高超的本领发出由衷的称颂和赞叹;观潮图中“车马塞途”一句 ,一“个塞”字就表现了观众密集,足见观潮之盛。

另外本文还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著名作家张岱的作品。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人了山水小品之中,看似不露痕迹,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文从中看出作者的心态。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游湖人的存在才显示了它的魅力,写景和写人相映成趣。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朴素,自然,如文中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介、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宛如中国画中。

诗四首》所选的四首诗歌各有特点。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毫无修饰,从而使平淡的口语和蕴含的感情和谐地统一起来。

使至塞上》 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篇。写他36岁出使塞外时途中的见闻感受。诗歌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把塞外景色写得形象而逼真,是历代传诵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这么美的景色,让人陶醉!但是“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陈与义的《登岳阳楼》 是一首七言律诗,它表现了作者登楼见景而慨叹北宋灭亡历史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广阔的视野中推出了岳阳楼,其中“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是全诗最浓墨重彩的一句。诗的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渐变为强烈的抒情,此时,诗人的主体形象也自然而然的出现在诗中。

经过这两联的蓄势,颈联终于以近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高亢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诗的最后一联,诗人以无限悲凉的身世收束全篇。

课时安排。三峡 2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观潮 1课时。

湖心亭看雪 1课时。

诗四首 2课时。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课时。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三峡教学设计。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学重点 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 。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八年级上第六 2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古人说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2010年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改优秀课例。评选结果通报。各中小学 2010年全县中小学教改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已全面结束,这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课例309个,根据韶关市教改优秀课例评选的办法,从中推荐了40个课例参加市优秀课例评比,余下269个课例由县教研室组织评选。县评选结果如下 一等奖38个,二等...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教案。26 三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文章,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特点,在讨论 中把握文章内容。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以朗读训练为主,内容的挖掘是在朗读的基础上想象 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