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复习纲要

发布 2022-12-14 06:02:28 阅读 6741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十四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1、植物的主要类群。

2、我国的珍稀植物: 3、动物的主要类群。

4、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4、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进化上亲缘关系。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不同种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他们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①、物种多样性;②、遗传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①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提供食物,提供工业原料;

间接价值: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

潜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药特药,改良生物品种。

4、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5、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6、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①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将斌微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

对公民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1、 生命起源的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2、 米勒实验。

原始地球大气:氢气、氮气、氨、甲烷、水蒸气。

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米勒实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成有机小分子。

3、 生物进化的依据:化石、胚胎学、解剖学,其中化石是最主要的依据。

4、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遗体:如恐龙骨骼化石;遗物:如恐龙蛋;遗迹:如恐龙足迹化石。

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5、 马的进化:始祖马→现代马(历时5000万年)

马的进化历程。

特征:体型由小变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变成中趾发达且唯一着地的趾。

说明:生物在同种生物内部的进化。

6、 鸟的进化:始祖鸟→现代鸟。

特征:始祖鸟:个头跟现代乌鸦差不多大,两翼前端生有三趾,嘴里长有牙齿,尾长并有尾椎骨。

说明:现代鸟由古代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

7、 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发展规律,生物不断进化。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8、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学说。

9、 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②生存斗争:

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以及配偶等条件有一定的限度,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③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胜者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不适者最终被淘汰;④遗传变异:生存下来的个体通过生殖将自身优异的性状遗传给后代,同时后代也在遗传的过程中变异产生更适合生存的优良性状。

10、 自然选择==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11、人猿同祖。

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也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于人。

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于猿。

12、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13、 人类进化的最显著变化:脑容量的增加。

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

1、 动物运动的目的:能够主动、有目的、迅速地改变其空间位置,这也是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2、 运动的意义: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3、 动物运动的方式: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注:爬行:动物的胸腹部紧贴地面,行走:动物的胸腹部远离地面。

4、 动物运动的能量**:

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能量(atp)(能量释放)→动物运动。

5、 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草履虫—纤毛变形虫—伪足细菌—鞭毛。

6、 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

节肢动物:附足如:蚂蚁:胸区有长有六对步足,在运动时以一侧的中足和另一侧的前、后两足为一组交替运动的。

翅膀如:昆虫,蜜蜂,蝴蝶。

鱼:鳍如:鲫鱼,鲨鱼

两栖类、爬行类:跳跃或者爬行时用四肢,游泳时用趾间的蹼如:青蛙,鳄鱼

鸟类:翼如:大雁,鸡

哺乳类:四肢如:牛、羊。

7、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骼肌与骨的关系: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

8、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

任何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在神经系统的调解和控制下完成的。

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

1、 动物行为: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外部所有可以识别的变化。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2、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3、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攻击行为是同种生物内部为争夺食物、配偶所发生的的行为。 防御行为是不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行为。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社群行为:动物群落中除生殖以外个体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和环境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生产者→消费者。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藻类→虾米→小鱼→大鱼。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复习纲要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生命的起源。一 生命的起源的基本观点1 神创论。2 自然发生论 腐肉生蛆 腐草化萤3 生生论 巴斯德 鹅颈烧瓶 实验4 宇宙生命论5 化学进化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氨 氢 甲烷和水蒸气 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原始生命。第2节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总趋势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上

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 关节囊和关节腔。1 关节面 各骨相互接触处的光滑面叫关节面。关节面为一层软骨覆盖称关节软骨。2 关节囊 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内层为滑膜层,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可分泌滑液,...

生物八年级上总复习

1.目前已经有动物150万种。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 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2.鱼能够在水中生活,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3.鱼的体形呈流线形,可减少水中阻力。4.胸鳍 前后运动,腹鳍 上下运动,背鳍 上下 左右运动,尾鳍 左右,运动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