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

发布 2022-12-06 13:13:28 阅读 5047

“数学广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例1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然后计算参加两项比赛一共多少人?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项比赛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这个例题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以前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集合的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中,我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程标准”所提倡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后,感慨颇多。下面选取了3个教学片断,略加分析,发表一些粗浅的想法。

教学片段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1师:这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观察这个**,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1)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杨明。

陈东。刘红。

李芳。王爱华。

马超。丁旭。

赵军。徐强踢毽。

刘红。于丽。

周晓。杨明。

朱小东。李芳。

陶伟。卢强。

同位同学商量后汇报交流。

生:从表上可以看出跳绳比赛人数比踢毽比赛人数多一人。

生:我发现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有3个人名字一样的。

生:参加跳绳比赛的有9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8人。

生:我从表上看到杨明、李芳、刘红3人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比赛。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个表上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数学问题。

生1:跳绳比赛人数比踢毽比赛人数多多少人?

生2:踢毽比赛人数比跳绳比赛人数少多少人?

生3: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有没有17人呢?

生4: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一共有多少人?

解决生1、生2提的问题。

学生很快得出答案。

生:跳绳比赛比踢毽比赛多1人。9-8=1(人)

生:踢毽比赛比跳绳比赛少1人。也是9-8=1(人)

师: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呢?

生:两个比赛一共有17人。8+9=17(人)

生:有3个人重复了,应该是14人。

学生议论纷纷,两边相持不下。

片段二:创设情境,**体验。

师:看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到底这两组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写在合适的地方。

是别人一看就知道参加跳绳比赛的有哪些同学,参加踢毽比赛的有哪些同学,两个比赛都参加的有哪些同学?看谁的设计既清楚又简洁,又有创意。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图表。

汇报交流。教师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

生:我画了两个大苹果,左边苹果里写着跳绳组的9个人名单,右边苹果里写着踢毽组8个人名单。

生:我把两个圆圈相交到一起,中间写重复的3个人,左边写跳绳组剩下的6人,右边写踢毽组剩下的人。

师:观察这两种设计,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种,很容易看出跳绳比赛、踢毽比赛分别是那些人参加了。

生:我喜欢第二个同学设计的,图很简单,还能看出哪三个人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

师:老师也设计了这幅图案,你们帮老师评一评好吗?

出示两个空白集合圈。

跳绳的学生踢毽的学生。

师:谁能帮老师填名单。

生:跳绳组有杨明、陈东„„。踢毽组有刘红、于丽„„。

生把重复的3人排成竖的一队。

师演示。生:还要改,将相同的名字只写一个,两个图中间的部分填写三个重复人的名字。

师用演示两集合相交的过程。

师:能说说每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演示:分别闪动)。

生: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

生:左边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师:他们参加踢毽比赛了吗?

生:没有。师:那该怎么说?

生:左边是只参加跳绳比赛,没有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

生:右边是只参加踢毽比赛,没有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

生:中间是既参加了跳绳比赛又参加了踢毽比赛的。

片断三:数形结合,列式计算。

师:根据这个图,谁能列算式算一算。

生:9+8-3=14(人)

生:还可以是这样的:6+3+=14(人)

生:6+8=14(人)

生:8+6=14(人)

生:11+3=14(人)

师:能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吗?

生:跳绳比赛有9个人,踢毽比赛有8人,一共是17人,还有3人是重复的,所以要去掉,最后是14人。

生:只参加跳绳比赛的有6人,踢毽比赛有8人,一共是6+8=14(人)

生:跳绳比赛是9人,只参加踢毽比赛的有人,因此一共是9+=14(人)

师:6+3+=14(人)表示什么呢?

班上顿时静了下。

师:看图想想。

生:参加跳绳比赛的6人,3个人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比赛,参加踢毽比赛的人,一共是14人。

教学反思:这一教学过程基本上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了”集合”这一基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实现运用,以及这一知识对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创新的兴趣。

当学生解决两比赛一共有多少人时,答案有了争议,两种答案的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学生都想正确的答案是多少。而老师此时没有及时肯定哪个答案,而又创设了另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图案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倡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独特体验,用自己的方法发现创造。

学生在一次次的肯定中,学习动机得到激励,进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创设了让学生设计图案,学生设计的图案很多。

可见,创造于实践,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本节学生共用了种方法计算两个比赛一共有多少人?

我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新改下的数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固定的运算方法,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节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1、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数学新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强调学生的体验,这是新改的方向。我在本设计中,比较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设计图案并填写名单,汇报就有少数同学说没写好。

要是等所有的同学都写好,本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还有展示学生作品时,许多学生都设计得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不能一一展示。应该说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但如何处理好强调过程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中。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我在本利用直观集合图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时,找了少数的同学说了一下,就过渡到下一环节。

但到了后面的列算式解答时,学生根据直观图写出了不同的算式,说算式的意义时有同学不会说了。部分学生还没理解直观图左侧和右侧的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部分的意义,学生印象深刻了,全体学生有了思考的过程,这样后面就不会出现问题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集合》教学案例和反思

数学广角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例1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比赛和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然后计算参加两项比赛一共多少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项比赛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参加这两项比赛,所以计算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汉川市平章小学李珍王毕明。案例概要 这节课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把例题的2个与3个搭配,降低为2个与2个搭配。我认为,这并不影响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降低一点难度,能避免学生在一开始就遇见困难 受到挫折,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第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 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也是课...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案例

生动手操作。有的拿出学具摆,有的在纸上画 连线 生1上台,在黑板上摆出了四种搭配方案。生2 我先算1 2 2,2 2 4 师 你是怎么想的呢?生 汉堡可以搭配2种饮料,虾卷也可以搭配2种饮料,一共有4种,所以我写1 2 2,2 2 4。师 你的想法真不错。谁能理解他的想法,帮他再说一说?生 1种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