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发布 2022-12-06 06:32:28 阅读 9247

磨课心得:最近,参加我校“小学数学课堂30分钟观摩评优活动”。根据活动规定的教学进度,结合自己的特点,最终我选定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49——p50《面积》一课。

“面积”是“图形和几何”领域里的内容。本节课如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初始课堂建立直观、正确的空间概念,使我又重新开始了磨课的历程。

这对于从教多年的我来说并不是一件易事,有来自心理上的畏难情绪,还有更多的是害怕自己上不好。从出设计,到定稿,再数次试讲,一路走来,有困惑,有迷茫,却更多的是收获,可以说这是一次教育生涯拔节的历程。

在确定了课题以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有关“面积”的资料,查阅了当下最先进的面积的资料,力求跳出教材的禁锢,备出一节别出新裁的课。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后,首次执教时,我定下了这样的思路,以情境引入,于是有了如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以《数学课程标准》(xx版修订稿)总目标“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相关阐述出发,尝试从“知识的宽度、思考的深度、思想的高度、情感的温度”四个维度,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意义地探索与实践。教学设计突显以学习目标为导向设计“问题串”、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的数学课堂。

教材与学情分析:

如何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的“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化的关系?”课程实施建议。教材首先通过“四个封闭图形面积比大小”的情境中,运用先前的已有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认知结构暂时达到了平衡。

在这一系列认知活动中,认识了“面在哪?”及“面有大有小”的相关概念内涵,建构“面积”的概念;然后出现“不平衡”的情境,即比较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面积接近)。当学生继续“比一比”时,必须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教师就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达成问题的解决,认知结构达到了新的平衡。

在这系列认知活动中,认识“面有多大?”(一个面相当于有几个什么面的大小)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从而深层次体验“面积”的本质特征——面的大小。

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而言,“面积”安排在第一学段末进行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整理、提升已有生活经验水平,形成数学思考水平,真正意义地获取一张从“一维”空间学习进入“二维”空间学习的“通行证”,为学生后继学习面积单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积累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懂得计算图形周长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具备了较丰富的“目测”、“重叠”比较面的大小等生活经验。无疑,这是学生进行再学习的“脚手架”和“衍生点”。

基于此认识,教师以目标为导向,剖析目标的结构性问题——面在哪?面有多大?以“问题串”为主线,开展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系列数学活动,认识了“面积”概念,发展二维空间知觉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49——p50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找面、摸面、摆面、想面、比面等多样化数学活动中,由浅入深地从“面在哪、面有多大”两个层次开展体验活动,认识“面积”的概念;

2、在经历“面在哪”、“面有多大”、“比面的大小”的认知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及“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积累操作、交流、归纳、概括等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二维空间知觉水平;

3、在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面在哪?面有多大?);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面积”含义的建构。

教学准备:ppt、各种实物,学具(方格纸、方片、剪刀等)。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问题。

老师奖了一部手机,你们能帮它找一个合适的保护膜吗?

演示:手机的保护膜。

【设计意图: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知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体验“面在哪”

师:“面在哪呢?,你能在这些物体的身上找一找、摸一摸、并说一说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依次“找面”、“摸面”的过程中,辩析来自学生背后有价值(错误、不完全的、片面的、正确)的行为与信息。】

2、交流与反思。

(1)“这些面从哪找到的?

(2)“这些面有什么不同点吗?”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师: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3、体验“面有多大”

体验面的大小——“通过摆一摆,说说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面积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唤发学生的多种经验参与问题的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通过图形面积大小数量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表象能力水平。】

4、动手操作、比较大小,正确理解面积的意义。

(1)直接观察比较。

比较两个大小悬殊的面积大小(观察法和重叠法)

【设计意图: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培养了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

(2)借助工具比较。

师:有些图形我们直接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两个图形(附页2中图6)谁的面积大?

①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②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

d.小组代表展示验证,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三种方法:折叠、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在汇报多样比较方法时,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如:先是剪后重叠比的;然后是数格子的;……这个在学生活动时由教师巡视发现确定汇报顺序。)

(3)师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种比较方法(“观察法”“剪拼法”“摆图形”“数格子”“统一标准”),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要“统一标准”,从而顺利验证猜一猜的答案,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

.直观感受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创意大比拼。

练习49页画一画。

让学生先说一说要求中要注意什么,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学生自己尝试画,先完成的同学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画法。然后再全班展示交流中,体会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生自由想象,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四)总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新的知识?”、这节课,你觉得哪个活动最有意思?为什么?”、这节课,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得好?”

【设计意图:围绕上述三个问题,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活动体验层面进行反思与回顾。】

三年级下册面积教案

教案。教学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面积的概念,初步学会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面积,通过尝试来优化判断面积的大小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数学价值。教学用具 课件 一平方米布一块,一平方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新华中心学校。普会金。教学目标 1 通过摸一摸 看一看 比一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通过观察 重叠 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通过比较 观察 动手围一围实际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3 使学生体验到生...

三年级数学下册五《面积》面积单位习题北师大版

1.基本技能训练。3平方米 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 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6分顷 平方米。40000平方米 公顷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 北京世界公园里目前亚洲是最大的微缩景观公园,面积约47 2 香港特区的总面积约为1100 3.教室的窗户长25分米,宽20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