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王学校乔兰青《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及计算上,分数和整数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认识几分之一是第七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简单理解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安排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进行平均分,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感性基础。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创新精神。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多**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彩色笔等。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想学、乐学;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主动建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我就通过故事引入,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妈妈去超市买了九个月饼。家里有四个人怎么分合适呢?还余下几个?
那么余下的这一个小明和妹妹要让给爸爸妈妈吃,这一个月饼怎么才能分给两个人呢?每个人分到多少?半个?
是生活中的说法,那在数学上怎么说这半个月饼呢?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从而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
文档**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支持。
分数。通过故事情节激起学生强烈的**新知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动手操作,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六个活动来进行教学。活动1.课件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这一半是月饼的1/2,那么,另一半呢?
也是这个月饼的1/2。在这里,我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这个二分之一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任意一份都是整个月饼的1/2。
通过多**演示,使学生建立了1/2的表象。
活动2.读写1/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次认识分数,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我利用课件演示,示范读、写1/2,和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书空1/2,并快速地在本子上写出两个1/2。这样,学生在读写分数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分数。
活动3.动手操作,折出1/2。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吗?并涂色表示出来。
折好后,让学生举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1/2表示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有意识地展示学生不同的折法,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
”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活动4.举1/2反例,内化1/2。我拿着一张圆纸片问:“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1/2,请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圆纸片这样(随便)撕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吗?
为什么?”接着出示几道判断题给学生判断,通过正反例子的对比,突出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活动5.类比迁移,创造几分之一。
当学生认识了1/2,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类比迁移,自主创造几分之一,彰显学生的个性。
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认识分数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操作:折纸、涂色,表示出一张纸的几分之一。
交流: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折出了一张纸的几分之一?再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示并说一说分数的含义。
**: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的图形展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深刻体会:只要把一个。
文档**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支持。
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活动6.深入**,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在这里,我利用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分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分数,它们都想多吃点。小猴子想:
我太喜欢吃西瓜了,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得多,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4。
你知道,它们俩谁吃得更多一些吗?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下结论。
而是出示以下直观图让学生观察,你能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吗?看着直观图,学生很快回答:1/2>1/4>1/8。
你还发现了什么?假如把这个圆无限制地平均分下去,得到的每一份会越来越?小。
最后得出结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那故事中的小猴子和小猪谁吃的更多一些?
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吃的更多一些。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激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以上六个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深刻体会了分数的含义。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三个环节:分层巩固,拓展提高。
在练习环节,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写、涂、说、猜四个练习。写: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吗?涂:看分数,涂颜色。
以上两题是基础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以下两题是拓展提高题,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意大利国旗、西瓜图、柜子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猜:
涂色部分会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先让学生估计、猜测,再用课件验证。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做这道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1/4比1/16大,我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等等。
从预设到生成,从估计意识的培养到发散思维的训练,这一道题承载着丰厚的数学内涵。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可能会说几分之一的分数,也可能会说几分之几的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分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文档**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支持。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并茂,重点突出,对整节课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对学生来说,分数是全新的知识,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般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书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本课学习是以单个物体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引入分数。
学生对分数产生深刻印象,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课堂动手操作中通过折纸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园地。7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小动物回家。二 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三 想一想,填一填。1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2 是2个,4个是,3个是。可看作 个,也可以看作 个。4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5 一块蛋糕,明明吃了,还剩。四 判断对错。1 右图中涂...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反思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新安小学吴淑花。本单元只是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教材的 核心 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节新课,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 必须在 平均分 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答 把...
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训练。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我是小小神算手。时间 一共15道题,我做对了 道题 二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方法 把一个图形 或一个物体 平均分成的份数作为分母,阴影部分作为分子 自我评价 我学得 我写对了 道题。教师评价 三 我会填。1 的分子是 分母是 2 分子是4,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