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内容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1、列除法竖式,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认识除法竖式中各项的名称
2、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用竖式进行计算。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4、用估算做有余数的除法。
5、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2.有提供很多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3.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设计的有一定弹性,且形式不同。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列竖式运算;
2. 理解余数小于除数;
3.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2、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3、知道在用竖式计算式商的位置。
4、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五.单元教学建议
1.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学以致用以及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六、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目标中对第一学段(1~3年级)【可见于《小学数学教学论》p27表2—2】学段目标中有“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而除法是四则运算中较难的一种,也是学生难于掌握的一种运算。
除法的学习在第一学段中安排了四次:第一次是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二次是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第三次是本册“有余数的除法”;第四次是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由于“有余数的除法”不仅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同时也是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这说明本单元在第一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打好基础。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他们已基本掌握除法的意义及除式中的名称。
2.学生在以前加、减、乘的学习中已理解什么是估算,在本单元中只需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说明与训练。
3.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及估算时会比较模糊,因此老师要重点讲解。
4.学生比较喜欢解决请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创设相关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课时安排及分析(共1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
学情分析:本年段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一)(二),此时他们以学会了乘法口诀表及除法的口算,知道了除法的概念,什么是除数,被除数,商。
教学方法:例规法、概念同化。
教学目标:更加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表,在二年级下学习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会列竖式计算。
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弄清除数被除数商各在哪个位置,商要对准被除数的个位开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以及练习十二(p53)第1至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除法竖式计算和进一步实际操作理解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方法。
2、是在学生对除法竖式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第二次再学习,同时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长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灵活的运用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自我展示、规例法、小组合作、集中提炼的方法。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达成共识最后全班集体提炼生成真知,再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以及练习十二(p53)第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在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教学难点:学习定商方法,学会计算有余数除法。教材编写中体现很不充分,连例题也没有,所以我们要补充这个课时,主要()×几<几,()中最大填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了解了余数及列竖式的方法,能够简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虽然学生对于余数比除数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理解“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有一定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操作(摆花)、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第四课时(复习课)
教学内容:复习以及教材第53页第4题、第54页第题
第。五、六课时教学内容:小测以及点评。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4)以及练习十三(p56)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3、 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实际性。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铅笔,在不够平均分的情况下,看看怎么分,然后让学生观察例4的图,从中提取信息,在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在汇报方法。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的运算方法,讲解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问。
(例规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4)以及练习十三(p56)第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3、 是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实际性。
教学难点:1、弄清楚“余数”在应用题中所表达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口算与竖式。
3、注意书写格式,单位不能忘。
教学方法: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分铅笔,在不够平均分的情况下,看看怎么分,然后让学生观察例4的图,从中提取信息,在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在汇报方法。教师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口算和笔算的运算方法,讲解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问。
(例规法)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第4至8题(p57-58)
第九课时 (复习课)
教学内容:复习与知识整合。
第十课时、十一课时单元测试与点评。
第十二课时反馈与总结(机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整除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 通过观察 比较后,弄清整除的意义。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从中体验到 的乐趣。4 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前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 基本练习。电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复习课 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学生能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的写法,正确表达商和余数,并学会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不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余数规律掌握得不牢固,提升到理论知识的运用上就出现困难。二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有余数的除法 罗敏。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 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初步建立余数概念及掌握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