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发布 2022-11-23 04:34:28 阅读 2068

21、动物、植物都是(生物)。

2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2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24、拓印树皮的方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

26.(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27.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28.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9.、所有感觉器官中,( 眼 )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30.我们观察到大多数纸( b ),因此我们推测纸可能是由纤维组成的。

a、是白色的 b、边上有细毛 c、都很薄。

31.、最适合做餐巾纸或卫生纸的是( c )最好的纸。

a、弯曲能力 b、拉伸能力 c、吸水性能。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的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3对(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蚂蚁在行走会分泌一种信息素,是来交流信息的。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5、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做到: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16、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觜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17.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18.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和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鱼类。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帮助尾游泳。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

19.大象是(陆地最大的动物)、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20.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吐泡泡是因为它在(呼吸)

21.蜗牛的运动是(用腹足波浪式爬行)、蚂蚁的运动是(用脚爬行)、蚯蚓的运动是(用身体伸缩爬行)、金鱼的运动是(用尾巴游动)。

22.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呼吸)。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砖瓦、陶瓷)、(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

9、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软)、(可燃烧)、(容易加工)、(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0、砖瓦的主要用途是(造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1、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2、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3、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再利用),有的却不能。

14、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5、自己制造一张纸的步骤: a.将纸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捣烂; b.

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纸是可以**利用的。

16、砖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生产砖和陶瓷时要消耗大量的粘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17.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通过上表我们发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性)是不同的,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19.古代造纸术是由(西汉时期)发明的,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0.塑料制品有哪些特性?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答:塑料制品的特性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

复利用性等。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不乱扔旧塑料制品,将它们放。

进垃圾箱进行**,以使其可以重复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为:生产,造纸、冶炼、发电、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饭、饮用等。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油比水轻,油流动比水慢,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用量筒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或(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它看不到,摸不着,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具有(能流动、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等性质。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它们的相同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重重,它们的不同点:水的体积是一定的,而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16、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7、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将“空”塑料袋扎紧,放入水中,刺个孔后有气泡冒出。证明空气比水轻的方法:

用塑料管将空气吹入水底,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冒出水面。空气流动的现象:风,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18、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a.让空气将瓶子里的水挤出(课本78页)。b.纸巾不湿(79页)。

19、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即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21、证明空气有质量(重量)的方法:用木棍做一个天平,将两段各系一个吹满气的气球,使之平衡。将一端的气球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22、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研究方法:**、试验、观察。

研究材料:烧杯、纸巾、水槽、水。

研究步骤:将纸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槽中。

试验现象:纸巾不湿。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问题:a. 纸巾一定要塞紧,不要掉下来; b. 将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时,一定要使杯口水平。

23.对于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用口尝)(用鼻闻)。

24.5毫升水大约是(一小勺)(一瓶盖)

综合题。1、小明在观察水时,用了①用手摸这杯水;②用嘴尝这杯水;③用鼻闻这杯水;④用眼睛看这杯水等四种方法。请你想一想这四种方法最合理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

按先后顺序排列一下。(4分)

用眼睛看→③用鼻闻这杯水→②用嘴尝这杯水→①用手摸这杯水。

2、我们在课堂上观察过蜗牛和蚂蚁,现在我们来观察天牛。(13分)

1)仔细观察天牛的**,写出天牛的三个特点。(6分)

答:触角很长;六条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较小;有花纹……任意合理的三条均可。

2)小明在观察天牛时,发现它的脚上好象有细毛,他想观察得更清楚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分)

答: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或用显微镜)。

3)如果给你一只活的天牛,你还可以怎样进行观察,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或要借助其他什么观察工具,请写出二个或二个以上。(4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 等几个生长阶段。发芽 开花 结果 种子 幼苗 开花 结果 种子 发芽 幼苗 开花 结果。3 植物的叶由 和 组成。叶片 叶柄 叶脉。4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叶纹 叶线 叶脉。5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单元。1 看 听 摸 闻 尝 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 观察大树 按 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 的顺序观察 运用 眼看 耳听 鼻闻 手摸 口尝 等方式和放大镜等工具去观察。运用文字 图画 拓片 实物标本记录观察的内容。3 一棵大树是由树冠 树干 树根三部分组成。4 观察可以让我们...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我看到了什么 q7 s一校园的树木 wc 2 h w 1 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 树冠的形状 树干的粗细 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2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 树干 树根组成。q tt 3 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 茎 叶 花 果实和种子六部分。mkz 4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