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发布 2022-11-23 04:28:28 阅读 3542

第一单元水。

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3、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4、水会吸收周围热量,蒸发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

5、水蒸气像空气一样看不见。

6、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7、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

8、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9、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水面翻滚,水面上产生大量“白气”。

10、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11、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要过一段时间后再收起来。

12、当环境的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13、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温度会保持不变(0℃)。

14、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15、当环境的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

16、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7、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18、在不同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9、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0、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水的温度、是否搅拌和颗粒大小。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1、把食盐和沙混合物放进水里搅拌使食盐溶解后,通过(过滤)分离出沙,盐水通过加热(蒸发)分离出食盐。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2、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23、过滤实验的操作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润湿滤纸,使之紧贴漏斗内壁,不残留气泡。

二低:(1)是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是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1)倾倒时烧杯口要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2)是玻璃棒下端抵靠在三层滤纸处,(3)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4、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将压瘪的乒乓球放进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5、哪些方法能使糖块在水里溶解得更快?答:把糖块切碎,用热水,不停搅拌。

第二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征。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3. 空气能占据空间。比如气球因为吹气鼓起来了、充气垫等。

4. 空气占具的空间可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比如:救援的气垫、玩具**等。

5. 空气具有一定质量,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6. 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7. 空气无处不在,空气是有重量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8. 空气是混合气体。它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物质组成。

9.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10.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过来补充。

11.热气球就是根据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上升的原理制造的。

12.温度差是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

13.制造风的方法有很多:用嘴巴吹、用扇子扇、用风筒吹、用书本扇等。

14.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15.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16.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17.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3.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4.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信息的工具。

5.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6.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7.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8.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如东风是从东方吹响西方的风。

9.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10.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11.气温是指室**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1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先升高再降低,一天中下午2时左右温度最高。

13.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14.降雨的等级通常根据当地24小时的降水量来区分。小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毫米以内,中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到25毫米,大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25到50毫米,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50到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达30毫米以上,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0到200毫米,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200毫米以上。

15.根据天空中云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和阴。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填充在这个园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4分之1就是晴天,云量超过4分之1不超过4分之3是多云,云量超过4分之3以上的是阴。

16.云是由千千万万个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17.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18.大团、堆积的像棉花一样的云叫积云,很可能下雨;纤维、羽毛状的云叫卷云,通常在晴天出现。低矮成层状、灰色的云叫层云,通常发生在阴天。

19.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收集数据,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20.竺可桢是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先驱。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开江县实验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水 1 水是一种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透明 会 流动 的液体。水是一种 液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 体积 2 食盐 小苏打 高锰酸钾 胶水 洗发液 醋 酒精都能 溶解 在水中,形成了透明 稳定的溶液,沙 面粉 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21 动物 植物都是 生物 22 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23 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 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 三角形 圆形 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24 拓印树皮的方法是 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26.大王花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2 植物的一生要经历 等几个生长阶段。发芽 开花 结果 种子 幼苗 开花 结果 种子 发芽 幼苗 开花 结果。3 植物的叶由 和 组成。叶片 叶柄 叶脉。4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都有 叶纹 叶线 叶脉。5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