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说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感知“一周”
1.看一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多**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月牙、五角星、眉山市地图的轮廓)
2.猜一猜。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师:刚才小画家是怎么画这些图形的?(板书:“一周”)
设计意图:利用有趣的猜图游戏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一周”。注意:“一周”有时也说是“边线”。】
二、探索实践,感悟周长。
1.描一描画一画。
师:你们想试试吗?我们也来当当小画家,一笔勾画出这些图形的一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描画出它的一周。)
【注:可将花束**换成“五角星”图。】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拿笔指着,给同学们说说自己从什么地方开始画,到什么地方结束的。
有没有同学从别的地方开始,也描画出了图形的一周?(互动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留下学生作品①、②
师:不管同学们从哪一点开始,都是围着图形的边线描线画了一周。(板书:“围”)
2.摸一摸。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也像这些图形一样有“一周”,你能不能从我们的周围找出这些物体表面的一周?围给你的同桌看看,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请学生汇报找到的是什么物体表面的一周,并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
3.比一比。
师:刚才同学们比划了桌面的一周,想一想,哪些物体表面的一周比桌面的一周更长,哪些物体表面的一周比桌面的一周更短?(板书:长度)
师:像这样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中感悟周长,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活动促使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新知,培养综合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理解周长。
1.议一议。
师:哪只小昆虫爬的路线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为什么?(课件呈现甲虫爬叶脉情景、瓢虫沿树叶的边线爬半圈的情景、蚂蚁沿树叶的边线爬一周的情景)
师:老师想给这块桌布镶上漂亮的花边,哪一幅图中花边的长度才是桌布的周长?为什么?(课件呈现给桌布镶花边:溢出的情景,不足的情景,准确刚好围一周的情景。)
2.估一估。
师:估计一下,谁的周长最长,谁的周长最短?(长方形名片、塑料杯杯口、三角板)
3.量一量。
师:在长方形名片、塑料杯杯口、三角板的周长中,最长的是多少?,周长最短的到底是哪一个,?
你有能想办法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吗?(六人小组分工完成,两人合作选定一样东西,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纸上。两人合作完成后,先在组内交流方法,再在全班交流量算的方法,教师总结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测量周长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四、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1.说一说。
师:结对交流,什么是周长?(师生互动板书周长的意义,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我们一起认识了周长。生活中,哪些地方我们要用到周长的知识呢?
(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单元主题图中校园内的周长、量腰围、装相框、广告牌一周、装饰彩灯等。)
2.围一围。
师:古老师建议,不妨我们自己也来创作一个图形。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根绳子。
(它们的长度都是有的是40厘米,有的是30厘米 。你能用它来围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学生先自己围一围,再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刚才都创造出了自己的图形,它们的周长都是是多少?为什么图形不一样,但是周长都相等呢?
师:刚才,有的同学们用都是40厘米的绳子,围成了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两个同学围成的图形的形状相同,但是周长却不相同。这说明:(因为绳子是一样长的)
师:①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图形,;反过来说,图形不同,周长可以(或用“可能”)相同。
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但是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同。
图形面的大小却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环节的设计,渗透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思想,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相等,但图形面的大小的形状却不同”、“图形形状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的现象,有利于将来对图形的进一步研究。注意:
当学生提出“大小”问题时,可以作简单的引导,并指出这是我们即将学习研究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拓展周长布置课外体验任务。
1.想一想。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2.写一写。
师: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看,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课后,大家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找一找有没有周长,量一量、算一算,写在数学日记本上,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不同的方面交流自己的收获,使课堂活动得到升华,使课堂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未尽,情更浓”的境界。】
板书设计认识周长。
贴图⑴—教具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贴图⑵—学生所画图形①、②
关于调整教学过程的建议:
贴图⑴—教具:例如,师准备一个“五角星图”,贴在黑板上,请一个学生画图形“一周”(边线),然后将“五角星图”向右移动,将其贴在新的位置。
《认识周长》一般应上2课时,你的教学过程把例1、例2和例3的内容都写进去了,这样做教学内容容量偏大,学生不易全部理解和掌握,而且必然使教材上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六”落实不足。建议第一课时上“准备”和例1、例2,解决与例1、例2相关练习题。
难点是测量树桩、杯口的周长,突破显得不够。另外,“杯口的周长”有多种测量方法,又各含技巧,你怎样指导学生呢?
建议采用“绳围”、“滚测”示范,再让学生练习测量的方法,使学生有法可依,在教师指导下培养操作能力。
观察、摸、画“一周”宜快速简捷,至给出周长意义不可超过15分钟。这样可为突破难点“测量树桩、杯口的周长”留下较多的时间。还可安排解决“练习十六”中的部分题目。
见下页教材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周长说课稿
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一只小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行一周。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1 是沿树叶的边沿,2 是要爬一周,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教师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二 感知周长,理解概...
三年级周长练习课
图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内容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66页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能估算和测量具体物体的周长。2 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和理解周长的意义,经理从直观到表象 再到抽象这样一个认识过程。3 通过直观感受,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体验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
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周长
三年级数学课 认识周长 试讲教案。执教人 方玲。课题 认识周长 时间 2011年5月15日。教学目标。1 认识周长的含义。2 通过测量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3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4 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内容。通过认识周长的含义,学会测量图形的周长并会计算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