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观察物体的组合

发布 2022-11-13 11:38:28 阅读 5817

观察物体的组合。

1.让学生在对物体的实践观察活动中,通过比较、交流,感受从不同方位观察三个正方体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的不。

教学目标。同,能根据看到的图形判断正方体的位置组合。

2.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在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想。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三个正方体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的不同。难点:

根据看到的图形判断正方体的不同组合。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会从整体上观察一个物体,体会。

教学资源。到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丰富的观察活动,根据图形判断观察者位置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策略。同时,在实际生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合放置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也有丰富的感性经验。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教师:3~5个小正方体、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导学策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3分)【板块一】

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

度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2、揭示课题:昨天用两个几何体拼搭出了几种形状并且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要用三个小正方形进行拼搭,我们比一比哪一位小朋友拼搭的形状多!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的组合。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0【板块二】分)

1.学习菜单:

1.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1)你能用三个小正方形进行拼2.指名说说。

搭吗?比一比哪一位小朋友拼搭3.小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多。

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

2)先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和上面看一看。

相同,也可能不同。

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拼搭的?(4)打开书本p88连一连。

2.展示学生拼搭的几何体,让学生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再说一说,画一画。3.完成p88“试一试”。

追问:你能画出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吗?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7【板块三】分)

1.先让学生摆一摆,再小组交流。在学生。

1.完成p88“想想做做”第1题。摆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给学困生予适当的。

先摆一摆,然后连一连,再小组指导。交流。

2.完成p89“想想做做”第2题。先摆一摆,再思考:书上的图形各是从哪一面看到的?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一下,再集体交流。

3.完成p89“想想做做”第3题。先摆一摆,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然后画出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示2.注意学生在练***现的问题,师生共意图。

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4.完成p89“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想象如果要从上面看到如图所示的要求,会怎样摆?先摆一摆,并在小组中交流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然后集体交流。

5.完成p89“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摆一摆。交流时要让学生注意到隐藏再背后的一个小正方体。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0【板块四】分)

1.课堂作业:

1.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必做题:《补充练习》p70第.师生分析原因,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题。

问题,一起分析纠正。

补充练习》p71第题。选做题:《补充练习》p71第4题。

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军神》优质学案第二课时

军神 学案。一 学习目标。1.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2.能体会语言的活泼流畅,强烈的节奏感。3.抓住描写人物语言 神态 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 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入理解 军神 的含义。4.体会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二 重点难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 神态 情绪...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小结 其实这是同一时刻的两种记时方法,这种叫普通记时法,这种叫24时记时法,今天就来学习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动画人物之间交流,明确一天有两个8时,可以怎样表示,引出24时记时法,产生认知冲突什么是24时记时法,用多 动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2.探索感悟,突破难点。1 借助多 感...

苏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5画感觉优质教案

课题。新授。画感觉。课时。课型。通过认识 体验各种感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美术造型的乐。学情分析。趣。丰富感觉能力。1 通过认识 体验各种感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 线 面 形 色彩来表现各种感觉。教学目标。2 体验美术造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参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