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药理名解

发布 2022-10-26 02:16:28 阅读 8090

1、肝肠循环:随胆汁分泌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小肠上皮吸收,再由肝门静脉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2、肾上腺素作用的翻**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其本身不激动或较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它们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这个现象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

3、人工冬眠:氯丙嗪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哌替啶、异丙嗪)合用,可使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及组织耗氧量均降低,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并可使自主神经传导阻滞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机体处于这种状态,称为“人工冬眠”

4、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5、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6、肝药酶:细胞内存在有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而该系统能促进多种药物发生转化,故称肝药酶。

7、表观分布容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

8、激动药: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在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率。

9、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或反跳现象。

10、药酶诱导:参与ⅰ相反应的肝药酶和ⅱ相反应的结合酶可因某些药物的反复应用而被诱导,导致酶活性增高,称为药酶诱导。

11、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药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趁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替症。

12、量效曲线: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

1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兴奋时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此作用可在两小时内消失。

14、调节麻痹:阿托品能阻断睫状肌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屈光度降低,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而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只适合看远物。这种不能调节视力的作用,称为调节麻痹。

15、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16、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17、血凝: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水解活化过程。

18、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指那些能作用于细胞增殖的整个或大部分周期时相的药物,如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

19、金鸡纳反应:血浆奎尼丁水平过高可引起金鸡纳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

20、阿司匹林哮喘:因pg合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以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

21、神经阻滞镇痛术:氟哌利多与芬太尼配合使用,使患者处于一种特殊的麻醉状态:痛觉消失、精神恍惚、对环境淡漠。

22、首剂效应:指首剂药物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有些药物,本身作用较强烈,首剂药物如按常量给予,可出现强烈的效应,致使患者不能耐受。

23、抗菌谱:泛指一种或一类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类、属、种范围。

24、允许作用:有些激素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组织或细胞而产生生理作用,但是它的存在却为另一种激素的生理学效应创造了条件(即对另一激素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25、胆碱能危象: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导致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过多,持续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使突触后膜持续去极化,复极过程受阻,神经-肌肉接头发生阻滞,信号传递障碍,除有呼吸困难等呼吸肌麻痹症状外,尚有m样中毒症状和n样中毒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减慢、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

26、***:指应用**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27、胰岛素抵抗: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28、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指对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各期(g1、s、g2、m)或是休止期的细胞(g0期)均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它们大多能与细胞中的dna结合,阻断其复制。

从而表现其杀伤细胞的作用。

29、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计量的比较,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即用药量越大者效价强度越小。

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

1.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理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即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

3.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

4.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5.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

6. 代谢:药物作为一种异物进入体内后,机体要动员各种机制使药物从体内消除,代谢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

7.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尿排泄,其次经粪排泄。挥发性药物主要经肺随呼出气体排泄。药物的汗液和乳汁排泄也是药物的排泄途径。

8. 离子障:不论弱酸性或强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各药有其固定的pka值。

当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而离子型药物就被限制在膜的一侧,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书上暂时未找到,来自)

9. 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

10. 药酶诱导剂:凡能诱导药酶活性增加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称为药酶诱导剂。

11. 药酶抑制剂:一种能抑制某种酶活性的化学物质。它通过控制某种酶的活性,来调节或阻抑某些代谢过程,还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钝化酶,故可用于某些耐药性细菌感染的**。

12. 干肠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干肠循环。

13. 房室模型; 把机体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独立单元,可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特性作出模式图,以建立数学模型,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

14. 一室模型:如果给药后,体内药物瞬时在各部位达到平衡,即血液浓度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部位浓度迅即达到平衡,可看成一室模型。

15. 二室模型:多数情况下,药物在某些部位的药物浓度可以喝血液中的浓度迅速达到平衡,而在另一些部位中的转运有一延后的、但彼此近似的速率过程,迅速和血液浓度达到平衡的部位被归并为**室,随后达到平衡的卑微则归并为周边室,称二室模型。

16.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17.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因在对半数坐标图上的药物—时曲线的下降部分呈曲线,故称非线性动力学。

18. 稳态血药浓度:按照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物量和进入体内的药物量相对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为稳态浓度。

19. 半衰期:药物消除半衰期时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0. 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因为它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故实际上是总体清除率,又因为是根据血浆药物浓度计算的,也称血浆清除率。

21. 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22. 生物利用度: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即生物利用度=a/d×100%(a为体内药物总量,d为用药剂量)

23. 生物等效应:如果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而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它们在药学方面应该是同等的。

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差别,则称为生物等效。

24.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集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25.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映的表现。

26. 对因**: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子,彻底**疾病,称为对因**,如用抗生素杀灭体内致病菌。

27. 对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

对症**不能****,但对**未明暂时无法**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对某些危重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心跳或呼吸暂停等,对症**可能比对因**更为迫切。

28.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29.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30.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计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31. 后裔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阈浓度一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等现象。

32.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例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将明显回升。

33. **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成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成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34.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药理名解1X

名词解释 1 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桥梁科学,多学科融汇。2 药效学 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作用机制 作用强度与剂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适应证等。3 药动学 即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 分布 转化 排泄...

药理学明解问答

名词解释。违禁药品 禁止私自生产购买持有使用运输销售的药品如剧毒药品 品放射药品。兴奋剂 能改变并动员身体条件和精神状态的,从而提高竞技能力的某类物质包括刺激剂麻醉止痛剂。首过效应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很大,则使进入...

2023年南华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2012南华大学数学建模模拟赛试题。a题某单位资料室近11周图书借阅量如下表所示 1.请建立马氏链模型来对12 15周图书借阅量进行 2.请自己再选择另外一类模型进行 3.对两个模型的 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b题 理财产品问题。每年银行都会推出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最近,银行推出一款名为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