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新进展

发布 2022-10-20 05:07:28 阅读 1385

试谈特殊需要学生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措施。

摘要: 同伴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近些年来,对同伴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

特别是对特殊需要学生同伴的研究,本文通过从聋生同伴关系发展的历史、影响因素与教育措施等方面呈现同伴关系的研究现状。在分析听障初中生同伴关系基本特点、**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聋生同伴关系的辅导对象、辅导内容和辅导途径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意见,也为今后这方面的特教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聋生同伴关系特点教育措施。

聋生。当我们审视人类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人们对“聋”的理解经历了多次的发展、补充,从最初认为聋是“鬼附身”,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到逐步用客观、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认识“聋”这一概念,对聋人也由遗弃、忽视到怜悯到接纳到融合。关于聋人的认识问题,美国普遍的观点是:

聋不是病,只是身体的特征;聋不是缺陷,而是不同。在我国特殊教育界,广义的“聋”已逐渐用“听力损失”、“听觉障碍”、“听力残疾” 等词所代替。需要指出的是, 在对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聋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聋大学生喜欢他人称他们为“聋大学生”而不是“听障大学生”,因为在他们看来“听障”具有明显的歧视。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s)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slaughter(2002)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受欢迎儿童比被拒绝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同伴关系良好的学生相对拥有更多的与同伴相处和交往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和交往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邹鸿(1998)认为: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交往关系[1]。

张文新认为: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并相互协作的关系[2]。张大均认为:

同伴关系是在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学之间的心理关系。《韦氏新大辞典》把同伴定义为:彼此间地位平等的人。

聋人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纵观国内外的同伴关系的各项研究, 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教育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刘在花,在研究聋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聋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也渴望安全、与人交往、社会认同。

**教育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刘在花和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许家成、吴铃在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中指出: 听力语言障碍使聋大学生在与健听大学生交往时产生困难, 严重妨碍聋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对同伴关系的研究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成效卓越的研究,对同伴关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发展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形成了有效的研究方法。

近几年的同伴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影响同伴关系的相关因素、跨文化、研究工具和改善同伴关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同伴交往的互动关系,研究趋向于**社会系统的文化和区域价值观为背景的、学校或课堂中的角色与个体特征的交互作用。在对聋生的研究中涉及的领域有:

心理健康方面;青春期情感发展方面;自我同一性,除此以外还有对聋生教育中教学方法的**,以及将聋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其与正常大学生的不同,**如何促进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众多研究中也涉及聋生的人际交往,但很少有设专题**聋大学生的同伴关系。在同伴关系的研究中,调查实验等量化研究较多,而质性研究相对较少。

伴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视和聋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聋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应该引起重视, 在为聋大学生创造条件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 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因为他们也要融入社会、贡献社会。

教育措施。同伴教学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随班就读同伴教学模式工作运行中,根据学习情况、所解决问题的性质、小老师的特点,延伸出许多不同的组织形式。

(1)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分为隐性伙伴学习和显性伙伴学习。

①隐性同伴。随班就读同伴教学的学习内容,不单单指语、数、外等具体学科,还可以细化到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点点滴滴。有些随班就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良好的习惯,涉及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无法指定或者划分固定学生成为他们的小老师。

这时,学校就通过教师引导和教育,让全班同学随时提醒随班就读生改正不良的举动,通过强化训练,一些孩子改掉了部分坏习惯。可见这些随班就读生的小老师便是以全班学生作为了隐性对象。

②显性同伴。涉及随班就读同伴教学的内容是具体学科,学校通过教师推荐,对随班就读生和被选为小老师的同学进行意见征询来确定具体的对象。因为是具体学科的学习,必定涉及学科知识的讨论和引导,那就必须考虑到那些学习伙伴在该门学科的知识能力上应该具有较高的层次,以及有良好的交流水平和爱心、耐心。

(2)根据解决问题的即时性和非即时性,分为自由式伙伴学习和固定式伙伴学习。

自由式同伴。在随班就读同伴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当下生效的,而是通过反复引导和纠正才能改善的。所以,学校就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组织班级内兴趣爱好一致、家住得较近的学生成立一个同伴小组。

这种组合是学生自愿结合的,因此小组内各成员之间都能比较好地在一起学习和玩耍。

固定式的同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安排随班就读生的座位,指定组合成4人协作小组,确定组长。这种组合能随时进行协作,解决课堂教学中即时性的问题。

法国作家莫阿罗有这样一句名言:“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随班就读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带动其参与讨论,鼓励发表见解。

通过相互交往,给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学习他人、展示自我的机会,扩大了信息量,又在轻松的氛围中减少了学习压力。此外,还有益于培养学生间相互团结、合作关心的品质。

(3)根据结伴学生的不同特点,分为竞争式同伴、讨论式同伴、合作式同伴。

①竞争式同伴学习。这类同伴成员都是随班就读生,辅导教帅把随班就读生组织起来进行竞争式的合作学习。随班就读生也有要求进步的内在需要和竞争意识,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平均地分配给不同的学习者,让他们“单独”完成,鼓励他们相互竞争。

因期待表扬和肯定,激发了随班就读生的求知欲,完成任务较快,教师又可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对随班就读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此时其他随班就读生也可发表意见和感想。当随班就读生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由此促成一种协作的学习形式。

②讨论式同伴学习。这类同伴成员喜欢相互讨论,他们可根据任务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主要是为了帮助随班就读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学校五年级某班的一次征集运动口号的晨会课上,班主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布置任务,平时在班上不声不响的俊因为特别喜欢体育课,所以那天热烈地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去了,班主任就顺水推舟地询问他是否有好点子,虽然他有点扭捏,但因兴奋还是说出了他理想的口号:

“我运动,我快乐。”教师不仅肯定了他的想法,而且把这句口号上报到校德育处,以表扬他参与讨论、积极思考的行为。

③合作同伴学习。这类同伴成员的特点是有各自不同的特长。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可以优势互补。

在交流中,信息的传播可以由单向、双向转化为多向,随班就读生也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1]邹鸿。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39-4页。

2]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4]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34页。

5]高希庚,孙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9.

6]纪红艳。论同伴关系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教育科学论坛,2005, 81-84页。

7]司继伟。青少年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 211—235页。

心理学新进展

态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董敏教育科学院。摘要 态度研究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展至80年代代,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来看待态度问题,对态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并且这种发展变化将不断持续下去。在态度研究的各方面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本文旨在对态...

心理学新进展作业

多元智力理论评析。陈红梅。摘要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础。本文从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我们转变学生评价机制的启示。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理论依据 评价 教育。从1904年斯皮尔曼提出最早的智力理论以来,智力理...

心理学新进展汇总

一 超个人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就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的一个学派。是人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结果,自称是心理学的第4势力,主要研究人的超越的精神生活。主要创始人是马斯洛和苏蒂奇。理论核心是意识论,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意识理论,意识分为正常的意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