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心理学: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属于应用心理学。
其研究对象是如何教、如何学,以及教与学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围绕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控制作用。体现为: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实验法(应用最广成就最大)、调查法、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四、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202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建立;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开山鼻祖”。2023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特征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1、少年时期岁至岁被称为“心理性断乳期”,初中二年级是关键,表现出从外部力量控制为主转变为开始以内部力量控制为主。
2、青年初期岁至岁,生理、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接近时期。
一、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动态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二)、关键期: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也称为敏感期。
一)1、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特征为感知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守恒概念是此阶段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1、观察发展特点:a、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渐增强;b、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c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d、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力是人生中“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a、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强而迅速发展;b、有意识记能力不断提高;c、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3、中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特点: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其发展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
最近发展期: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领近发展阶段间的过度状态。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一)、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八个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社会宣传**。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的事物的关系的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成分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越期。自我是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a、独立意向日趋高涨,产生“**感”;b、关注自我形象;c、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d、心理上将自我分成“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e、有较强自尊心;f、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学生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冲动型与沉思型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量比率。
3、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 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一言语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史上第一个学习理论)基本规律: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
四、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a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
六、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七、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八、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泊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九、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十、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观点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其功能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据内容和社会意义分);2、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据作用与学习活动关系分);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动力**分);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其背景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二)、需要层次理论:1、其背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国马斯洛提出者和代表人;2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至高排列):
a生理的需要(食物、水、空气、睡眠、性);b、安全的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c、归属和爱的需要(交朋友、建立爱情);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他人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三)、成就动机理论(主要代表是阿特金森);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逃避失败的动机。(四)、成败归因理论: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五、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一)内部因素: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学生的抱负水准;5、学生的焦虑程度。
二)、外部条件:1、家庭条件与社会**;2、教师的榜样作用。
七、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曲线定律”);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学习的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据迁移的性质不同,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划分;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5、同化型迁移(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1、形式训练说(其心理基础是官能心理学);2、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3、经验类化理论(代表是心理学家贾德,其依据是贾德2023年的“水下击靶”);4、关系转化理论(代表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以苛勒2023年的“小鸡\幼儿觅食”)(二)、现代的迁移理论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三、影响迁移的主要原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心向与定势典型案例。
四、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精选材料;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不定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a.1903 b.1904 c.1905 d.1906 e.1907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bcde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 e.教学环境。3.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ace ...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单项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成熟于 a 20世纪20年代以前 b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规律的科学。a 基本教育规律 b 基本教学规律 c 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重点提示 实战演练。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a 桑代克。b 斯金纳。c 华生。d 布鲁纳。2 1877年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 教育心理学 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