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包括:
1) 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心是思维)
b 情感过程(动力):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c 意志过程(调控作用):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简称个性):
a个性倾向性(动力因素):需要、兴趣、志向、世界观;
b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c 个性心理特征(个别性集中表现):能力、气质、性格。
3 怎样理解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的主观映象?
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a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特性,一方面反映着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b个人经验左右着对现实的反映。
c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
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a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是人的行动的必要条件。b人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活动中发生,形成的。
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正确,也可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和校正。
4 了解和研究人的心理有哪些方法?
答:研究的方法:观察法(主要)、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产品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文化研究法。
5 人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答:科学的心理观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6 简述冯特对心理学发展多做的贡献?
答: 2023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在心理学史上,人们把这个实验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冯特又是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主张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心理学的方法只能是实验性的自我观察或内省。
冯特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过程,提出了统觉学说,还根据内省观察提出了情感三维说。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学现象,这对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章。1、注意概念和注意的品质。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无意注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答:无意注意的特点: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努力。
在教学中的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安排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避免无关刺激,减少分散注意力。
3、有意注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答:有意注意的特点:事先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
在教学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利用间接兴趣;合理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学生提出严格而适当的学习要求;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第三章。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是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是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区别:感觉是对个人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联系:
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是感觉器官产生的,都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2、什么是感受性?影响感受性变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引起感受性变化发展的因素主要的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感觉补偿、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距等。
3、根据感知觉规律怎样提高直观效果?
答:保持和提高感官的功能;培养观察能力;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的兴趣;2)掌握观察的方法3)加强观察训练。
4、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有相应的知识准备。3)指导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充分调用感官,勤于思考;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第四章。1、记忆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答: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2、简述三种记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感觉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2秒~1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 终生)。。
3、试述遗忘的基本规律及现象。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组织复习?
答: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学习停止的短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根据遗忘规律组织复习及时、适量;复习计划要科学;适当超额学习;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
4、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答: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而逐渐减弱;干扰说,学习和回忆之间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导致遗忘;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是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起的;提取失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5、简述遗忘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学习停止的短期时期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
第五章。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地程。想象的形成方式有: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空想。
2、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答:思维的特点是:间接性(通过其他事物为媒介去认识客观事物)、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3、什么是问题解决,它有哪些基本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它是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
问题解决的心理阶段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思维定势、功能固着与功能变通、原型启发、情绪与创造性动机、问题解决的策略、认知结构、迁移、个性。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好奇心;丰富想象;训练发散思维;鼓励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第六章。1、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区别:
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由饮食而引起的满意或不满意的体验,因此有情景性、明显性、外在性。
情感: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如由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引起体验,由人与人交往需要引起的体验。
所以是持久性、稳定性、内隐性。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
基础;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2、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答:情感的种类:1)按情感的状态分:激情(猛烈,迅速爆发,短暂)、心境(微弱,平静而持久)、应激(紧张情绪);2)按社会性内容分: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第七章。1、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哪些基本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意志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对行动活动具有调动作用;克服内外部困难。
2、意志过程和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1)与认识的关系:认识是基础,意志有反作用;2)与情感的关系:情感可以成来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可促入的行为服从于是理智活动。
3、意志行动包括哪些过程?请举例说明。
答:意志行动包括:1)采取决定阶段;a开展动机斗争;b确定行动目的,c选择达到目的的行动方法;2)执行决定阶段。
4、意志有哪些基本品质?举例说明。
答:意志品质包话:自觉性(独立主动)、果断性(当机立断)、自制力(抵制**、坚持性(不屈不挠)。
5、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质?
答:1、加强正确的世确观教育;2、进行克服实践困难的锻炼:a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b、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第八章。1、需要对人的活动起什么作用?
答:需要是一切身行为的根本原因,当产生心理紧张的状态时,产生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满足需要的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后,产生新的需要,所以它对人的活动起到诱因作用。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最低层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其他依次为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人尊),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天赋、、自我潜能的极度发挥)。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提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及时运用学习反馈;开展有效的学习竞赛。
第九章.1、能力、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区别:1)三者的概念不同:
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2)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如:“高分低能”的现象。
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2)人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
发展起来的。3)能力的高低影响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与程度并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4)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能力的差异表现在**?
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1)一般能力的个别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2)特殊能力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在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答: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3)通过课外兴趣的培养,促进能力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试分析王安石这篇文章-《伤仲永》,指出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王安石这篇文章《伤仲永》,指出它说明了:先天素质只能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可能性,阈不能预定或决定能力的发展的方向,同样的先天素质可以发展多种不同的能力,而良好的先天素质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第十章。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28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适合哪类教育方式?请举例说明。29 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具体举例说明。30 意志品质有哪些?请具体说明。31 思维特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2 意识可分为哪些?意识恍惚是怎么回事?33 精神分析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创始人是哪位?34 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哪些?分别...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一 概念 2x6 1.学习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有意义学习 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练习的过程。3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2010第二学期 一 解释概念 将随机考察5 8个 1 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2 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是指一个刺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