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管理活动中的人性问题、个体心理的研究、团体心理的研究、领导心理的研究、组织心理的研究。
三、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
管理心理学是自然性和社会**叉以社会性为主的一门带理论性的应用心理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多层次性的边缘性学科。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验法、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方法。
1、实验法:人为地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对其加以研究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搜集相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可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3、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语、行为、表情等反应,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4、测验法:通过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的方法。
5、个案法: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和。
了解,以便研究其行为变化的方法。
6、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方法。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发展历程。
一、 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纪人假设。
特点: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经济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的最初阶段。
主要代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三层管理):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基层管理阶层。
1、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个体效率。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1895)、《车间管理》(1903)、《科学管理原理》(1911)
泰勒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其创立的科学管理方法被称为“泰勒制”。
泰勒的三个著名实验:
a、金属切削实验。
1、用车床、钻床、刨床等工作时,用什么样的刀具、多大的速度等来获得最佳的加工效率。
2、预定为六个月,实际却用了26个年头,花费了巨额资金,耗费了80多万吨钢材。
3、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b、搬运铁块的实验——动作时间分析。
实验前。工人每天工资:1.15美元。
每天搬运重量:12~13吨
实验后。1.85美元。
47吨。实验结论:
1.精心挑选工人。
2.让工人了解到这样做的好处,让他们接受新方法。
3.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他们获得足够的技能。
4.按科学的方法工作会节省体力。
c、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铁锹实验)
实验前。工人自带铲子,铲子的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工作
用相同的铁锹,铲不同的东西每锹重量不一样。
实验过程。每铲21磅时效率最高。
使用不同的铲子。
每铲负荷都达到了21磅。
设计了一种有两种标号的卡片
建立了工具库房
实验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16吨到59吨)
为工厂每年节约8万美元。
堆料场的工人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
工人日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企业组织效率。
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同于管理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条原则。
通过管理教育提高管理能力。
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科层制)——社会组织效率。
又称官僚政治或官僚主义。
三种权力:神授权力、世袭权力、理性-合法权力。
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管理理念(特点)
1)人员按职业专业化进行分工——明确的职能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职位阶层。
3)人员的任用,通过正式考试和教育训练——按标准聘任。
4)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5)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和纪律以及办事程序 ——明确的法律与规章制度。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只是职位关系而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
20世纪初,工业心理逐渐兴起,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2024年,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后被译为《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二、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1920s—1960s)
特点: 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视人的作用和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
前期集中于组织中的人及人际关系的研究。
后期集中于对人的激励和管理者的领导行为的研究。
主要代表: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雪恩的人性假设理论;勒温的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20世纪50年代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24年,[美]莱维特出版《现代管理心理学》一书,正式用“管理心理学”取代原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人际关系理论出现,标志着管理心理学诞生。
主要代表人物:
梅奥,《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
人是社会人。
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用协调人际关系来取代传统的管理职能。
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意义:首次把人际关系问题摆到了管理工作的首位。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基本看法。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认为,人有人的尊严,人有人的“自我”。这种自我的重要特征是渴望获得别人的尊敬。
1、经济人假设( x理论)
也叫“理性经济人”、“唯利人”、“实利人”
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理论。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在于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人的工作动机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
2、社会人假设(人际关系理论)
也称社交人假设,这种假设在梅奥的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只具有次要的意义。
3、“自动人”假设(y理论)
产生背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盛行。
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即人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人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就会有自制能力,就会调整个人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结合。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创造条件,促成“自我实现的人”的产生。
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或权变理论)
人类的最大需求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不可能有纯粹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有纯粹的社会人或自我实现人。
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各种情况下采取不同反应的复杂人。
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代、组织和个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管理上,领导方式、管理方式、奖励方式都要灵活多变。
第四章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
一、知觉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个体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能根据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被知觉的对象
知觉的组织性: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二、知觉的影响因素。
知觉者——知识经验与定势、需要与动机、兴趣、情绪、态度、注意、思维品质、暗示与从众心理。
知觉对象——强度、对比、活动性、新颖性、重复。
知觉情境——
错觉——对客观现实的不正确知觉。
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对他人的知觉:对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感情、动机、意向、性格等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知觉。
影响对他人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情境特点、认知与评估的条件。
人际知觉: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判断方法:○莫雷诺:社交测量法 ○塔基乌里:关系分析法。
影响人际知觉和判断的因素:
角色知觉:对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角色在管理过程中的功能。
○规范人的角色意识和行为
○协调人际关系,指导人的行为互动。
○有利于自我约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实现。
●角色知觉及角色行为形成获得的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即自我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主要成分:自我概念/自尊。
○威廉·詹姆斯: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
○ 康布&斯尼克:知觉场——现象环境-现象自我-自我概念。
○心理结构成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控制与调节。
四、自我知觉的形成。
○他人评价——“镜中我”、“镜像自我” ,即以人度己。
○扮演角色。
○社会比较——“干净先生”与“肮脏先生”
○内省(自我观察)
●自我知觉的误区与管理。
○知觉偏差。
★自利性偏差。
五、社会知觉偏差: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具有强烈的影响。
近因效应 : 最近的印象、信息对人的知觉具有强烈的影响。
晕轮效应 : 由一个人的某种特征推及其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该人的现象。
定势现象(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概括而固定的印象。
制约现象。选择性知觉。
投射效应。其他效应:线索偏差、迷信偏差、情绪、积极性偏差、自我中心偏差、后视偏差、名人效应、自己人效应。
六、归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因果推断论 :凯利认为人们在对特定的社会行为进行归因时,可供选择的原因有三类:活动者个人方面(内)、环境方面(外)、刺激对象方面(外)。归因于何因素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一致性信息:即活动者的行为和多数人的行为是否一致(相对于其他人而言)
○区别性信息:即活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相对于其他任务而言)
○一贯性信息:即活动者对当前刺激对象是否一贯地产生相同行为(相对于时间而言)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5 雨果 闵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被尊称为 工业心理学之父 6 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 霍桑试验 梅约 总结出人际关系学说 1 职工是 社会人 2 企业中存在着 非正式组织 3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7 管理人型假设说 5种人。1 经济人 假设与x理论。典型代表 泰勒制胡萝卜加...
管理心理学期末
第一章。1.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部分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2.在西方国家,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a.世纪初期 二十年代之前 起步阶段。a.心理技术学,劳动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兴起。b.研究内容属于个体取向,侧重于人与机器关系与工作效率问题。b.管理心理学的确立...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 期末复习重点。2011年6月4日星期六刘丰整理。1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的几种方法 观察法 在自然情况下 即在日常生活条件下 有目的 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被试者 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心理活动和行为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实验法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下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