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发布 2022-10-19 17:00:28 阅读 6478

教育心理学。

一.概念(2x6)

1.学习: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练习的过程。

3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

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分和辨别事物。

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6遗忘: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无法找到的信息。

7上位学习:又称包括学习,是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

8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

9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10学习的监控策略:即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11智力:(1)智力是一种“能力”,它区别与兴趣、爱好等其他非认知领域的心理特征。(2)智力是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基本的能力。(3)它与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12创造力: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

13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行动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把视觉表象转化为动觉表象的过程)

1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5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和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16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17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18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机,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9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20自我概念:最基本的含义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是个人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与评价。

21焦虑:是个体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

22归因:从字面上看即“归属原因”,是指将行为和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或寻求结果的原因。在心理学中,通常将归因理解为一个人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心理过程,确认导致他人或自己行为或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

23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与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4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25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26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27定势:是指通过前面的活动对随后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二.简答题(5x5个)

1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

理论:1有意义学习:针对机械学习而言,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练习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则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接受学习: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评价: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注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澄清以及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与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之间关系的混淆,但他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且过于强调接受学习与讲授方法。

好的一面:学习,前期基础很重要。

弊端:忽视了人的年龄。

2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他反对以s—r联结和对动物的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上。

内容:一是指有相似属性的对象或事物,比如苹果,香蕉,橘子都属于水果这一类别。二是指确定某事物属于该类别的规则,即归类的依据。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评价: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切夸大了人的学习能力。

3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深信,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

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评价:人本主义教育观丰富了人类学习理论的内涵,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但它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而无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师和教学的效能。

4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课题选择与设计策略2示范与讲解策略3变式练习与比较策略。

4练习与反馈策略 5条件化策略 6分解性策略。

5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动机激发策略2注意策略3精加工策略4组织者策略 5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6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

1原有知识背景2自我效能感3元认知发展水平4练习情境的相似与变化。

5有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7元认知监控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1自我报告法2出声思考法3作业评定法。

8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1智力2知识3认知风格4人格特征5动机6环境。

9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

1) 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

2) 自信心强,看问题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

3) 独立性强,常独自从事活动,对自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

4) 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较少的禁止性,对新信息的接收较少防御。

5) 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和抱负,希望能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6) 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能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不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最明显的人格特点为从众性、偏狭和刻板性。

10创造力的培养。

一创造力训练的一般技巧。

1) 创造适宜的条件,激发创造需求。

2) 发散式提问模式,发展流畅性思维。

3) 摆脱习惯性思维,发展应变思维。

4) 调节认知行为,增进创造力。

二创造力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方案。

1头脑风暴法2缺点列举法3希望点列举法4图形想象训练5联想训练6展开性思维训练。

11高原现象及原因。

高原现象指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期出现。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练习方法不当;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期现象的发生。

12动作技能学习的个人内部条件。

1) 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

2) 相应的生理成熟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

3) 正常的智力水平。

4) 良好的人格特征。

5) 适当的生理唤醒水平。

13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 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14品德的特点及功能。

特点:(1)稳定性(2)个别性(3)自觉性。

功能:(1)生成结构(2)执行结构(3)定型结构。

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16焦虑的三种成分。

1认知成分2生理成分3行为成分。

17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1) 不同程度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2) 不同持续时间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3) 焦虑对不同难度学习的影响。

4) 焦虑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影响。

5) 焦虑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影响。

18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1讲演法:讲授法和演示法2提问法3讨论法。

19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根据对教学评价资料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常模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着重于学生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

20课堂管理的功能。

1) 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

21行为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的模式观点及启发。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外部控制,强调借助各种约束来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强调采用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自律,克服行为问题;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强调教师掌握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技能,尽可能控制好课堂,避免问题行为的出现。

22课堂行为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行为。

应对策略:1)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语言手段调控。

2) 合理运用惩罚。

3)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4) 进行心理辅导。

23教师的威信及作用。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反映。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2010第二学期 一 解释概念 将随机考察5 8个 1 元认知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2 经典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 是指一个刺激和...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简答题。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阶段论。第一阶段 前道德阶段。a 这一阶段儿童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也不能把自己与他人区分。b 道德认知不守衡,分不清公正 义务和服从。第二阶段 道德实在论阶。a 认为规则是由权威确定的,并且是绝对的,不能改变的,权威通常是父母老师。b 判断行为的好坏只依据行为的客观后果,...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28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适合哪类教育方式?请举例说明。29 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具体举例说明。30 意志品质有哪些?请具体说明。31 思维特征有哪些?请举例说明。32 意识可分为哪些?意识恍惚是怎么回事?33 精神分析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创始人是哪位?34 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哪些?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