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发布 2022-10-19 13:09:28 阅读 4422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为主。

d.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

2.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 )。

a.场依存型。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3.(a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错误。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c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5.(c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

b.桑代克。

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

6.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7.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b )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认知。b.联结。

c.自动化。

d.内化。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d )。

a.元认识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d )。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c.联想。

d.发明创造。

10.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d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1.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c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艾里斯。

d.雅各布松。

1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13.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a )。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14.(b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1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a )。

a.专业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16.下列关于智力测验错误的是(c )。

a.现行的智力测验所评估的智力代表了与学业成就有关的能力。

b.智力测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c.现行智力测验的结果能**未来事业的成就或生活美满。

d.智力测验的结果解释必须慎重。

17.按照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d )。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

18.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b.消退。

c.分化。d.泛化。

19.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0.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 )。

a.注意力。

b.动机。c.情感。

d.意志。1.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是___勒温___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师范教育___二是__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___

3.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社会自我___和__心理自我___三个阶段。

4.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___有意接受学习论___和布鲁纳的___发现学习论___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5.现代迁移理论中,以__安德森___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6.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同类比较___和___异类比较___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c )。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2.以下属于内部反馈的是(a )。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

b.教师给予的反馈。

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

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

3.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4.“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d )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5.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6.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d )。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7.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b )。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8.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b )。

a.集体观念。

b.从众。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9.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c )。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10.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b )。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11.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b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1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a )。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

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

13.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4.引导个体的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d )。

a.内驱力。

b.需要。c.期望。

d.诱因。15.下列提问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是(c )。

a.武汉市是否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

b.请说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c.假如太阳请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d.什么是心理学。

1.课堂气氛具有__差异性__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能够在新的、甚至是意外情况下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予以妥善处理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的__教育机智___

3.__性格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4.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___学习的条件》__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5.__阿特金森___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

6.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方法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可称之为__一般迁移___

7.在学习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过度学习___

8.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__定向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认知___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9.__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___是对知识最好的复习。

10.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__常规性问题解决___和_创造性问题解决。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a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智商的计算公式是(b )。

3.加涅提出了( a )模式。

a.积累学习。

b.发现学习。

c.观察学习。

d.接受学习。

4.( a )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5.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a )。

a.能力。b.努力。

c.任务。d.运气。

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7.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 )。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8.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b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9.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2023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b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0.( d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b.问题解决。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11.爱国主义情感属于(d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2.可采用(b )来**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

13.( b )即对所学内容的价值在含义上予以抽象化,形成个人对同类内容的一致看法。

a.性格化。

b.价值概念化。

c.概念化心向。

d.组成价值系统。

14.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c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15.“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a )。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6.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称为教师的( b )。

a.教师素质。

b.心理素质。

c.教学能力。

d.教育机智。

17.( b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18.( c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19.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是( d )。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20.( d )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a.原型内化。

b.原型模拟。

c.原型定向。

d.原型操作。

1.以卜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ade )。

a.年龄差异。

b.学习方式差异。

c.兴趣差异。

d.性别差异。

e.社会文化差异。

2.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abc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感觉。

e.自我调节。

3.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bcd )。

a.主观主义。

b.客观主义。

c.环境主义。

d.强化。e.发现学习。

4.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bde )。

a.强化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c·好奇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e.附属的内驱力。

5.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能是(abcde )。

a.刺激。b.反应。

c.环境线索。

d.学习目标。

e.态度。6.为了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这些感知规律包括(abde )。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e.组合律。

7.打篮球属于(bd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徒手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e.闭合型操作技熊。

8.元认知知识包括(abcd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9.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 )。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e.活跃性。

10.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abd )。

a.知。b.情。

c.意。d.行。

e.态度。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___分类诊断___的过程。

2.价值体系个性化内分两个水平,即___概念化心向___和___性格化___

3.匹配题目包括两列词句,一列是__问题选项___一列是__反应选项___

4.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_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

5.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__教材___和___课程___

6.__逻辑思维___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__运算___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7.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学习需要___和__学习期待___

8.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正迁移___

9.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同化保持___和应用。

10.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___细微型操作技能___和___粗放型操作技能___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三 填空题 本大题共8小题,共8分 21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自我提高内驱力和。22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23 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情绪的。24 新课程改革是指我国从1999年正式启动的。25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2012 5 8 16 45 51 浏览数 194 本站原创佚名 字体 大中小 我要评论 0 选择题。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 心理过程c 认识过程 d 心理特征。2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1 个性的核心是 a 能力 b 智力 c 气质 d 性格。2 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焦虑。3 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如库拍和谢帕德所做的 a 表象操作实验b 心理操作实验c 表象运动实验d 心理旋转实验。4 先前学习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