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 7

发布 2022-10-19 12:47:28 阅读 1827

1.小宝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 )气质类型。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2.学习新知识时,以列提纲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

3.当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是(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4.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

a.社会风气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识水平。

5.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6.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

a.个案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产品分析法。

7.教育心理学研究要求研究者牢记被试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应该采用动态、变化的指标进行衡量。这遵循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 )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 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10.“心理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这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相似说。

11.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12~13岁。

12.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3.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救妻子是丈夫应尽的义务,所以海因茨偷药是应该的。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

a.一般发展。

b.特殊发展。

c.全面发展。

d.个性发展。

15.儿童认知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2024年烟台市市直)

a.思维的可逆性。

b.具体逻辑推理。

c.去自我中心。

d.守恒概念的形成。

16.儿童认为不能踩小草,它会疼。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下列对“关键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行力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这段描写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错觉。b.联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19.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的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实质的相互作用或交谈。皮亚杰称之为( )

a.角色扮演。

b.集体的独白。

c.泛灵论。

d.平衡。2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

a.遗传、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b.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遗传、成熟、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d.成熟、社会性经验、学校学习的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1.在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实验中,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准备效应。

c.愿望效应。

d.强化效应。

22.发生认识论研究( )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a.人的认识发展。

b.思维的发展过程。

c.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d.文化历史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23.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辨别学习。

d.概念学习。

24.在学习内容上,学生的学习以( )为主。

a.书本知识。

b.课堂教学。

c.教师指导。

d.掌握前人的经验和行为规范。

25.期末考试一结束,教务主任就召开高二年级全体师生会议。会上,主任对这次“无监考考试”中自觉遵守考试纪律的高二(3)班的50名学生提出表扬。这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26.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消退。c.惩罚。

d.负强化。

27.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的理论属于( )

a.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b.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d.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8.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这种水平的学习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智慧技能学习。

c.认知策略学习。

d.态度学习。

29.近期,尼泊尔大**时当地一些居民冒险抢救受灾群众,他们当时的情感体验属于( )

a.理智的情感。

b.道德的情感。

c.心境。d.美的情感。

d.创造。30.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儿童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虽不懂其全义,但通过言语联想可掌握。这属于哪种学习( )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c.多重识别学习。

d.概念学习。

31.对三岁前孩子说话“结结巴巴”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b.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

c.应接受心理**。

d.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

32.为了打击社会的不良行为,国家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 )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社会学习理论。

d.期待惩罚理论。

33.下大雨时小王被雨淋到,他迅速跑回家,发现自己淋湿后,每当下雨小王都跑的很快。这是( )

a.条件反射。

b.逃避条件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非条件反射。

34.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他们在行为背后所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指在引起儿童的( )

a.直接模仿。

b.综合模仿。

c.象征模仿。

d.抽象模仿。

35.李天升初中后“屡战屡败”,却表现地不在乎,他说“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他这种状态属于( )

a.焦虑。b.认知功能障碍。

c.抑郁。d.习得性无助。

36.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下列属于认知失调的是( )

a.王某和自己喜欢的女孩一起郊游。

b.李某在宴会上不理睬与自己有过节的小张。

c.赵某很不喜欢上司的夸夸其谈,但为了面子而不得不恭维他。

d.小黄正在戒烟,他的同事给他香烟的时候被他婉言拒绝了。

37.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之后,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38.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动机回答的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

b.学习动机主要有激发学习行为、为行为定向和维持行为三种作用。

c.学习动机作为人类行为动机之一,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

d.按学习动机作用的主次不同,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

39.下面哪一选项是迁移(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4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三大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当于动作练习的( )

a.起始阶段。

b.起伏阶段。

c.高原阶段。

d.自动化进阶段。

41.“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练习。b.示范。

c.言语指导。

d.反馈。42.4岁的男孩小石认为空气没有重量,但经过科学演示使他得知自己错了。他现在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从迁移的角度来说,这一理解的变化属于(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性迁移。

43.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的是( )

a.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b.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10遍。

c.王某上课不用心,老师多给其布置3道作业题。

d.李某等8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8人到学校操场跑10圈。

44.下列教学概念活动中,没有使用变式策略的是( )

a.教“鸟”的概念时谈到“鸭子”

b.教“液体”的概念时谈到“沙子”

c.教“三角形”的概念时谈到“等腰三角形”

d.教“哺乳动物”的概念时谈到“蝙蝠”

45.在多次遇到邻居家的狗之后,儿童形成了对“狗”的基本理解,包括狗的一般特征、生活习性、典型行为等。儿童关于狗的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

考前1000题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1 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d a 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 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 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 反应联结。3 如果学生已有了 ...

考前1000题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1 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d a 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 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 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 反应联结。3 如果学生已有了 ...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考前1000题 7

1.小宝活泼好动 乐观灵活 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 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 气质类型。a 粘液质 b 胆汁质 c 多血质 d 抑郁质。2 学习新知识时,以列提纲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加强记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 精加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c 组织策略 d 调节策略。3 当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