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题

发布 2022-10-19 12:45:28 阅读 1775

1.3 重点题库详解。

一、 选择题。

1、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2、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野食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3、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4、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室(教学内容)。

5、 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室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8、 2023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9、 2023年,**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而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0、 学习的主体因素,指(学生)。

1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

1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13、 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14、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大致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 填空题。

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2、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等四个时期。

3、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敢于或预防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或(技术)。

5、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6、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语教师心理)三个方面。

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专著于1913~2023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8、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9、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指(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10、教学环境中,物质环境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等。

11、(合作性)研究室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年代以后,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

13、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14、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15、(布鲁纳)在2023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6、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17、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中包括年龄差异,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18、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的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它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19、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7~11岁)。

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行走能力)。

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5、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6、(初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具体运算阶段)。

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好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9、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1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11、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岁岁)。

12、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13、青少年时期一般指(11~18)岁。

1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性)。

1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维果斯基)。

1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场独立性)。

1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沉思型)。

18、(民主)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19、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具体运算阶段)。

20、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3岁)。

21、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一般在(2岁)。

2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4岁)。

2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识)。

二、填空题。

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2、(学习准备)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成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4、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5、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6、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7、儿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测)三个方面。

8、(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9、(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0、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额第二个飞跃期。

11、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叫(场依存)。

12、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13、(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4、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15、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16、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17、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点题库详解。

一、选择题。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2、下列概念中(反射)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苛勒)。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正强化和负强化)。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分化)

8、(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儿童模仿电影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概念学习).

11、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规则或原理学习).

12、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刺激泛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逃避条件作用)。

17、先行组织者教学设计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18、以下哪一项不是班杜拉重点研究的社会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观察能力)

二、填空题。

1、(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解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2、在西方心理学中,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3、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4、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5、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6、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8、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1、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12、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不同)。

13、(完形——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4、(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

15、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过程。

教育心理学题

一 选择题。年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2 若50人中只有五人通过某一测验题目,那么该题的难度为。a10 b90 c55 d45 6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持这种观点的...

教育心理学题

29 杜威是 进步主义教育学派 的代表。30 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 史料真伪的鉴别 鉴别包括 外部考证 和 内部考证 31 调查研究法可分为 确定课题 搜集资料 做出结论 32 调查研究法包括 调查 研究 访问 33 教育实验可分为 前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 34 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 孟子,...

考前1000题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1 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d a 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 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 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 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 反应联结。3 如果学生已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