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shoo教育心理学笔记

发布 2022-10-19 08:59:28 阅读 5990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的说,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1、理论任务:首要的任务是揭示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的规律,解释在教育或教学情况下学习者如何学习、记忆、保持、迁移、解决问题以及怎样表现出他们的举止行为等。

2、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能为科学地进行教与学提供指导,促进学校教育实践。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

3、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4、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5、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师参与研究。

教师所进行的研究与专家们的研究往往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

1、研究问题来自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中的任何问题,而不一定是个大的课题。

2、研究途径可以是任何非正规的探索方法,包括作笔记、写日志、谈话记录以及保留整理学生的作品等,而不一定像专家那样严格遵循研究套路。

3、教师可以形成研究者的团体,其中包括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非正式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联合。

二、常用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2、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指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揭示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5、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价。

第三节普通心理学基础。

一、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知客观事物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统称为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愉快、满意、热爱、厌恶、欣慰、遗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统称为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由于认知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心理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着的。(1)个性心理以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为基础。没有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就无由形成。

人的个性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下,通过心理过程反应客观现实而逐渐定型化的结果,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2)同时,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反过来制约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和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总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功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三、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即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当客观现实与主体之间的矛盾被主体本身所意识到,并把客观现实的要求转化为自己新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它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

所谓已有的心理水平,是指主体已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心理发展的动力在于内因或外部矛盾。

四、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2、行为主义的研究。

行为主义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正是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3、心理分析的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章学习的心理。

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述。

一、学习的内涵。

1、学习的概念。

广义上说,学习包括了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理解学习这个范畴时,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第三,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这一特征将学习的结果与其他非学习过程区别开来。

2、人类的学习。

人类的学习除了具有有机体学习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特定的特征,无论在内容上、方式上及性质上都与其他动物有重要的质的区别。

首先,从内容看,动物的学习仅仅是掌握个体经验,而人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个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个体的形式掌握社会经验。

其次,从方式看,动物的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

再次,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简而言之,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的、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这是狭义的学习概念。

3、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

a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

b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c 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其主动性、积极性不是由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激发起来的,而需要教师注意调动。

二、学习的类型。

我国心理学界把学习分为四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心智(以思维能力为主)的学习;4.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的分类:1.反射学习;2.认知学习。

奥苏贝尔的分类: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

加涅的分类:1.信号学习,经典性条件反射。

2.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反射。3.

联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4.语言的联合,指一系列语言单位的联合。

5.多重辨别学习,辨别出多种刺激的异同之处。6.

概念学习,把握事物的抽象的共同特征。7.规则学习,把握多个概念形成的命题。

8.解决问题,应用原理解决问题、达到目的。这种分类实质反应了加涅力图融合学习的联结派与学习的认知派的一种折中主义观点。

三、国外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

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联结理论(行为主义)它提出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式认知结构)

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结果是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它包括结构形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

其有三种教学方法:1.随机通达教学;2.

情境教学与自上而下的设计;3.支架式教学。

第二节知识的建构。

一、知识获得概述。

1、知识的含义和作用。

知识的含义: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它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知识的状态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作用: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a.知识具有辨别功能b.知识具有预期功能c.知识还具有调节功能。

2、知识的表征存储。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网络;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

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schema)认知结构。

3、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过程:

两个比喻:a.知识的获得就像吃东西;b.知识的获得就像输血。

知识的建构的机制:

同化与顺应(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的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

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综上所述,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充分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知识学习的不同类型: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与支架学习(根据知识获得的不同方式分)。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获得的知识的不同形式分)。

二、理解的生成。

1、理解的含义。

理解是通过外界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2、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内容。

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

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学习材料的形式。

3、影响理解的主观因素:

原有知识经验背景影响。

首先,它既包括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直接的基础性知识,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及更一般的经验背景。

心理学考研笔记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二级学科,它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具体包括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作为心理学科 研究 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 特点及...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1 研究原则 包括客观性 发展性 教育性。研究方法 第二章。1 1 加涅 学习记忆模型。a 加工系统 操作 b 执行控制系统。c 预期控制系统 动机 2 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 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 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通过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个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活动,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而有所表现。第一节学习概述。一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二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