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重点与提纲

发布 2022-10-19 06:28:28 阅读 7151

公共心理学考试重点与提纲(内部资料)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开端。

知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意识:就是我们对自身、对外界的客观刺激以及对自我与客观刺激之间关系的觉知。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

首先,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使个体清醒、觉醒和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环境,以确保个体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适应性,增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其次,意识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以直接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对客观刺激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反应。

总之,意识就是知道,就是个体在清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心理活动条件,还是心理活动属性。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就其发生来说,注意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征。

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这种状态是通过人为诱导而引起的一种貌似睡眠的状态。

思维: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创造性:是指以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智力:一般认为,智力是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智力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对象,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格:人格是为个人的生活提供方向和模式(一致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

想象: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需要:需要是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具体地说,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某种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个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可以用来解释人为什么具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行为,能够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进行概括。

意志:人为了一定的目标,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并力求实现该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

情绪:情绪是有机体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直接关系的态度体验,或者说,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于周围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内心感受。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过程。

感觉记忆:也叫感觉登记或瞬时记忆。它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不同的感觉通道中信息保留的时间不一样,一般认为视觉刺激保留的时间在0.5—1秒左右,而听觉声像保持的时间大约为3—4秒。

感觉记忆的特点:(1)形象鲜明;(2)时间极短;(3)容量较大;(4)信息原始。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也没有意识地去提取,但它却在具体操作任务中发挥着作用。

语言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公式、定理、原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又称逻辑记忆。这种记忆保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而后规律的定义、公式、定理。

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深刻的理解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是人类所特有的保存经验最简单、最经济的形式。

气质:气质主要指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性格中最天然最稳定的那一部分。但气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气质在教育和生活条件影响下会发生缓慢的变化,可见,气质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可塑性的一面。

遗忘:记忆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在不同年龄阶段后可能发生。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也称思维操作。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功能固着:人把某种功能只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

定势:是人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即将到来的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顿悟学习:试误学习:

注意的转移: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中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

能力: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答:现代心理学的主流观点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对心理的实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心理离不开物质载体。首先,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无从产生。其次,人的心理也离不开环境刺激,几乎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在客观环境中找到相关的刺激。

2) 心理的能动性。首先,心理对动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其次,心理对环境既有选择和构建作用。

再次,心理对脑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可以通过生物反馈开体现。(生物反馈是根据身体内部的胜利变化所显示的线索,通过条件反射原理,逐步学习由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原来不能控制的生理活动。)

2、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答:同上。

3、简述感受性变化规律。

答:(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受器的感受性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2)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类: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3)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不仅取决于作用域该感受器的刺激物的性质,还会受到其他感受器技能状态的影响。

4)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对人的感受性的影响。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生活实践去训练提高。

4、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感知规律进行教学?

答:(1)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的应用。

2)感受性变化规律的应用。

3)知觉选择性规律的应用。

4)知觉整体性规律的应用。

5)知觉理解性规律的应用。

6)知觉恒常性规律的应用。

7)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5、简述感知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1)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的应用。广告宣传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强烈的刺激,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加深人们的感知印象。

(2)感受性变化规律的应用。人们常常利用感觉的对比规律,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此外,人们常常利用一些联觉现象,来改变对事物的感知。

(3)感觉后效的应用。最为经典的就是动画片的制作。

(4)知觉规律的应用。例如:在军队中人们常常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为伪装。

6、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是指由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并且有思维和语言参与的知觉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感知对氯进行直观教学,来引导学生的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 要有必要的知识准备。

3) 要有周密的观察计划。

4) 要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任务,选择不同的观察方式。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的良好习惯。

7、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1)知觉的选择性。指人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征。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他方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指在感知当前事物时,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最终用语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指在知觉熟知的对象时,尽管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我们获得知觉映像却保持恒定不变的现象。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8、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答: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性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1)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环境。

2) 科**用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 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 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间接兴趣。

3)科学组织教学活动。灵活地将致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建立任务导向体系,引导学生根据当前任务的需要,不断地自我提醒、自我激励,尤其是在注意的关键环节,通过自我提升、自我要求,维持有意注意,提高注意效果。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

4)加强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

9、遗忘的进程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遗忘的进程除受时间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1)识记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的数量与遗忘的速度成正比。

(3)学习的程度。刚能背诵的材料比在已经能背诵后再识记数次的材料容易遗忘。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处在识记材料中间的内容遗忘最多。

5)识记者的态度。对识记者没有重要意义、引不起主体兴趣、不符合主体需要的内容最容易先遗忘。

10、在教育中怎么运用记忆规律?

答:一、依据学生记忆特点,因材施教。

二、使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记忆策略是指针对一定的目的,对记忆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记忆策略的基础是记忆方法。

2)识记的策略。识记策略是符合识记规律的有效的识记方法。有目的的识记。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重视识记方法在识记中的作用。

3)复习的策略。及时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复习方法多样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再现的策略。再现是指对知识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防止或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重视对材料的复述。善于运用回忆策略。a、联想。

b、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c、运用推理。

公共心理学考试重点与提纲

公共心理学考试重点与提纲 内部资料 本次考试重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多,内容覆盖前十一章,试卷偏难!故同学们必须认真备考,早点复习,且看书要看细,注意书本中的例子和知识应用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 提纲。一 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二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

公共心理学提纲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题,20分 多项选择题 5题,10分 填空题 10空,1分 判断题 5题,10分 简答题 6题,30分 论述题 2题,20分 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观。心理学的定义p3 研究目标p5 p6 常用研究方法 自变量和因变量 p8 14 诞生标志p15 现代心理学6大流派与代表人物p17...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公共 心理学 复习重点及复习提纲。第一章 第 节。第二章 第1节之。一 二 三 第二节之四 第三节。第三章 第2节。第四章 第 节。第五章 第 节。第六章 第2节。第七章 第1节之二。第十章 第1节之一 第3节之。二 三。公共 心理学 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 节。一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