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物表 参照山香整理

发布 2022-10-19 03:50:28 阅读 3998

人物表。

教育学:1、教育起源:①朱熹——神话起源。

利托尔诺、沛西能——生物起源。

孟禄——心理起源。

2、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

3、孔子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强调教育社会作用 ③教育内容仁礼为核心。

教学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

4、孟子 ——性善论 ②教育目的明人伦 ③教育活动体现理性,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5、荀子1——①性恶论 ②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教育目标基本层次是培养”贤能之士”、理想层次是培养圣人。

人才分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⑤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6、墨翟——①以兼爱非攻为教 ②教育的作用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③强。

力而行 ④教育内容强调科学技术 ⑤依靠类推和明故方法获得知识即“说之”

7、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分为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8、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9、亚里士多德1——百科全书式哲学家《政治学》

教育是国家的,所有人应受同样的教育 ②首创“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教育。

10、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

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 ②《雄辩原理》古代西方第一步教学法著作。

11、夸美纽斯1——《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永生做准备,现世目的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

泛智教育 ③班级授课制 ④教育适应自然 ⑤学制系统。

教学原理:直观性、量力性、系统性、巩固性、自觉性。

12、卢梭1——《爱弥儿》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自然教育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13、康德1——《康德论教育》

人性论:教育的根本就是对人的本性控制 ②认识论:感性理性认识结合。

道德论: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

14、裴斯泰诺齐1——“教育心理学化” 要素教育论 “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

15、洛克1——“白板说”《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16、赫尔巴特1——《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伦理学 ②教育性教学。

教育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④教学四阶段论。

17、杜威1——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生长、学校及社会 ②教育无目的论 ③从做中学。

18、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1——实验教育学。

19、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文化教育学。

20、杜威、克伯屈——实用主义教育学。

21、凯诺夫1——《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2、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3、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批判教育学。

24、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25、布鲁纳1——结构教学论。

26、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27、苏霍姆林斯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使学校额墙壁也说话”

28、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29、弗洛伊德1——人的性本能。

30、威尔逊——基因复制。

31、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32、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

33、霍尔——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34、荀子2、洛克2、华生、康德2、爱尔维修——外铄论。

35、皮亚杰1、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证明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3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与现有发展水平的差异。

37、孟子2、卢梭2、裴斯泰洛齐2、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1、奈勒、马斯洛、萨特——个人本位教育目的。

38、荀子3、赫尔巴特2、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1——社会本位。

39、斯宾塞1——生活本位论。

40、斯宾塞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一词最早出现。

41、博比特——1918《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42、布鲁纳2——结构主义课程论①螺旋式上升方式编制课程②课程实施倡导发现学习法。

43、巴格莱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

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

44、赫钦斯2——“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的核心是永恒学科。

45、杜威2——学生中心课程论。

经验论 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③主动作业论 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46、布拉梅尔德——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47、车里霍尔姆斯、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课程目标灵活性 ②课程内容综合化 ③课程是师生进行结构和建构的文本。

48、泰勒1——课程设计目标模式。

①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 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怎样为有效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 ④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49、斯腾豪斯——过程模式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研究过程,并贯穿着对整个过程的

评价和纠正。

50、泰勒2——课程目标评价模式。

51、斯克里文——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结果”

52、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53、古巴、林肯——cse评价模式需要评定、方案计划、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54、赫尔巴特3——“统觉理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5、凯诺夫2——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56、洛克3、裴斯泰洛齐3——形势教育论p147

57、赫尔巴特4、斯宾塞3——实质教育论。

58、上海特级教师倪谷音——愉快教学法。

59、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情景教学法。

60、常州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学法。

61、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成功教学法。

62、布鲁纳3——发现法。

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货币须解决的问题。

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资料和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假设。

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定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63、斯金纳1——程序教学法。

①确定在特定实践里计划教学的内容 ②考虑可利用的强化物 ③如何有效安排强化。

编写遵循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

64、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标教学法”

实施阶段:按教材讲解、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

65、凯诺夫3——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体系。

66、贝尔、兰喀斯特——导生制。

6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自学)

68、杜威3——设计教学法。

69、劳伊德·特朗普——特朗普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70、皮亚杰2——认知模式。

71、彼得麦克菲尔——体谅模式。

72、班杜拉1——社会模仿模式。

73、拉斯、哈明、西蒙——价值澄清模式。

74、马卡连柯——“平行影响”班级平行管理。

心理学:1、亚里士多德2——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论灵魂》

2、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脱离哲学,独立发展。

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 ②研究方法:实验内心法。

4、詹姆士、杜威3、安吉尔——机能主义心理学。

意识流 ②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5、华生2——行为主义心理学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实验。

6、韦特海默、苛勒1、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

反对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是整体 ②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各元素之和 ③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 ④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制约部分。

7、弗洛伊德2——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对异常行为、无意识现象、动机研究。

8、马**1、罗杰斯1——人本主义心理学。

9、皮亚杰3——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加工心理学):以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

11、马**2——需要层次理论。

12、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最早的智力测验。

13、推梦教授——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iq=智龄/实龄。

14、韦克斯勒——韦氏智力量表 iq=100+15z z=(x-x)/sd

15、斯皮尔曼——二因素论:一般因素、特殊因素。

16、瑟斯顿——群因素论: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学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

速度、记忆能力、推理能力。

17、吉尔福特——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真正代表智力高低)、成果。

18、卡特尔1——智力形态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

19、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20、斯滕伯格——三元智力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1、弗洛伊德3——人格三我结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超我遵循道德。

22、奥尔波特——人格特质理论分为共同特质、个别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23、卡特尔2——特质因素分析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模型分为四个层次: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24、塔佩斯——大五人格理论五个人格因素:求新型、尽责性、外向维度、随和维度、神经维度。

25、盖伦——提出四中气质类型巴甫洛夫——用高级精神活动类型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

26、荣格——内外向人格。

27、霍兰德——人格在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人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

型、企业型、常规型。

28、斯普兰格——不同性格类型有不同价值观成分,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

权利型、社会型。

教育学 心理学人物整理

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 达尔文 生物进化学说 勒图尔诺 法,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 能 英 心理起源说 孟禄 美,教育是模仿 劳动起源说 也称社会起源说。代表 米丁斯基 苏联 凯洛夫 苏联 专著世界最早 学记,西方最早 罗马昆体良 雄辨术原理 培根1623 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列为独...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四章。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发展人身心为目的的学校教育。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 教育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功能。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