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21:36:28 阅读 6154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甲骨文中的“教”与“学”

对甲骨文中“教”的理解关键在左上部的两个“叉叉”。在现代汉语中,形状为“叉”的符号“爻”读为 “yao”,《辞海》解释其意思是“卦词”,表明“教”是帮助孩子学习占卜算卦的知识,学习占卜算卦是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

“教”有占卜算卦的意思,这表明教已经涉及到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问题。因此,教关注到人的精神生活。

甲骨文“教”字的右半部分表示鞭子,暗示着强制,代表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惩罚。原始社会用鞭子抽打儿童既是对其生存意志的一种考验,还有通过抽打身体以催醒人心灵的意思。因此,用鞭子的目的不是体罚学生,而是在意识和精神层面上促进他们的社会化。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 知识、智慧、道德---心

体力---身。

社会要求。教育者(期望受教育者(身心)

目的计划组织。

以下社会活动是教育活动吗?

1.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2. 老师上课教数学公式;

3. 师傅带徒弟学木工4. 企业的员工培训。

5. 社会上的“考证”培训班6. 居委会组织的老年合唱团。

7. 母熊训练幼熊行走、攀登、吃东西等 8. “黑帮”、盗窃团伙的师徒授受。

真题示例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我们近代学制创建于 (

a.盛唐 b.明末 c.清末 d.**。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

a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d. 巩。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 )

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

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 卢梭 c.洛克 d.杜威。

7、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

8.〈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10.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

a.文法 b.骑士 c.琴弦 d.文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的过程。

2.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3. 赫尔巴特被看作是代表。

简答题(8分)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材料题。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

“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在学校收到的教育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遭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于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真题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 文化传统 d. 生产力水平。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 )

a、行为方式b、校风c、角色规范d、学风。

6.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 )

a.社会文化 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生产力。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___和行为方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

3.舒尔茨提出的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4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6.第二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从对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的分析中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土地、劳动、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因而提出了著名的___理论。

7.现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使年轻人很快就能熟悉整个生产系统,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使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从而摆脱劳动分工对每个人造成的。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___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 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3.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四、论述题(10分)

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

a.内**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

6. 美国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

a.内**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三因素论。

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到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遗传素质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价值。

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___中互相作用的结果。

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4.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是典型的___的代表。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

6.“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具有___的关系。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四章。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和技能的教育,狭义教育是一发展人身心为目的的学校教育。2.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4.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是教育区别...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1 教育的功能。1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功能。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

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

教育学。一 教育与教育学。1 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2 简述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体现的主要的教育思想。3 简述 血迹 中的主要教育思想。4 教育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5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