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学校文化:市直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3.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4.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5.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7.课程(学校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制某一门学科。
8.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毎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9.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0.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1.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2.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3.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4.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1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的与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到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6.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教育学简答。
一。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4)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幼儿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了9年或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方法上,高校也各有不同。
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化,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各国的教育制度做出了一些有利于国际交流的变革,如增强学制、学位、学分等的互通性。
二。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p8)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p20)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够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一个国家建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教育相对独立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我们研究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能动地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力量。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的思想、道德、政策的阵地。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整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p23)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五。学校文化的特征:(p33)
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六*.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p45)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循序渐进;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确实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未能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个体发展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以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七。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p49)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性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功能。
八。素质教育的含义包括哪些内容(p66)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九。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素养要求)(p78)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知识,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
二)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教师在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还必须有比较广播的文化素养。
三)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和广泛的文化素养,还要有如下教育专业素养:敬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十。学生的本质属性(p73)
一)学生是人。
学生是人,这是不需要证明的、人所共知的命题。学生是人,这里所指的人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学生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能创造和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发展自己的身心。
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学生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可以听任摆布,屈从于人。
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处于学习期间的学生虽然尚未进入创造价值过程,但是通过教育可以使他们对社会、对人类做出积极的贡献,甚至创造伟大的价值。
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就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学生具有与**不同的身心特点。
青少年儿童是具有其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十一。学生和教师的关系(p81)
一)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意义上看,教师是教育者,经过专门的训练。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成功条件。
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3. 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又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这种关系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
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首先,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十二。课程实施的结构(课程实施的过程)(p100)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运作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考虑其各方面的问题: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性。
;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教育心理学要点
布鲁纳的认识 结构学习原理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2教学观,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一般理解3学习法,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
教育心理学要点
这些是今天早上我们班心理学老师说的一些要点,我稍微整理了下。后半班的同学你们看下哈。可能不全面,也不够详细,大家姑且看下哦。后半班的孩子们,你们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找咱们前半班的同学画下期末加油了哈。对了,括号内的是老师有强调的知识点,不代表只考那个知识点哦,大家还是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撒网哦。第一...
教育心理学要点
第一章。1 心理是脑的机能。2 大脑各部分的完善发展 12页。3 心理发展的含义 14页。4 心理发展的实质 15页 内 外铄论 5 心理发展的特点 20页。6 心理发展的理论 28页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学说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7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37页 最近发展区 38页 8 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