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医学心理学期末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指根据心理学原理、知识和技术,解决人们心理问题的应用心理学科。
2、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性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3、感觉和知觉(sensation & perception):前者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后者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4、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 ):广义是指那些把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是指一种特殊的测评手段,即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等呈现给被测评者,问其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以此作为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处理和解释。
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 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绘画。
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
5、应激(stress):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包括①应激源的存在;②人的一种主观反应;③伴有一定的生理反应,是指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一类特殊的症状群。
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
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6、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又名广场恐惧症,为焦虑症的一种。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
广场恐怖症原意是指患者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患者最怕去开会或去商场购物,也不敢到空旷的场所,如运动场、广场,即便是乘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也非常害怕、紧张。
7、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又称心理生理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就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s),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8、心理**(psychotherapy)也称精神**,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者,在一定的程序中通过与患者的不断交流,在构成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心理**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上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和缓解其心身症状的心理干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以医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前提,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运用心理学的技术或手段,改善、矫正或消除病人的不正确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异常行为和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一种**方法。
9、强迫性人格障碍(ananka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同时这种病人心理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而导致怀疑和缺乏表达温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心理测验的分类。
答:①根据功能分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精神心理学测验、评定量表;
根据测验方法分为: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
其他分类:根据一次测验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根据沟通方式,可分为言语测验和非言语(或称操作)测验。
2、知觉的特性。
答:①知觉的相对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3、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①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生理学家p**lov ip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立行为矫正技术——美国心理学家skinner bf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a
4、abc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ellis的abc理论:
a指刺激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指个体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信念;
c指继事件之后,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后果(consequence)。
三论述题。1、如何应用心理学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答:所谓良好的医患关系,关键是使患者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它有利于医疗质量的提高。医务人员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应做些什么?
首先,决定医患关系的主导方面还在医方。所以医务人员要在医患关系的调节中,主要应做到如下几方面:①医务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它是对医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卫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医务人员共同追求的理念。②医务人员应该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医师对患者有**疾病和解除患者痛苦的义务,有解释说明的义务和为患者保密的义务。
医师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有普及和宣传医学科学知识,有发展医学科学和预防疾病发生和流行等社会义务。③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谈时,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医务人员应学会使用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和规范性的语言。
④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转变观念,要以新的医学模式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用真情、爱心、耐心、诚心去关爱患者。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途径: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
⑴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人文素质。
⑵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树立服务理念。
⑶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沟通能力。
协调外部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⑴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⑵**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技术性医患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①主动枣被动型: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②引导枣合作型: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③共同参与型: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性医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以病人的诊治利益为准则,对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医师行为会营造积极的医患关系。
处理医患关系的方式方法:医务人员要有患者至上,患者是亲人的意识和思想,服务才能到位,才能尽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责。作为一个为人们服务的医疗单位,病人才是医院的主体。
应做到:①多看、多问、耐心听之。②多说、多笑、坦然对之。
③做细、做准、严谨待之。
总之,医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和被信任、尊重和被尊重的社会伦理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既要加强医德建设,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又要让全社会了解医学知识和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与性质,还要加强相关立法,依靠法律制度手段来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只有在理解医生,关爱患者的基础上,通过医患双方、**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医患关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试用心理学知识来分析自己人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人格(个性心理):
人格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自我体检、自我控制。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完整性。
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如同电脑的软件。)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从心理学角度对人格所下的概念有以下五种:①罗列式概念。通常采用”人格是…的总和”的形式来描述人格,显然有助于确定人格的外延,但无法构建外延之间的关系,而且外延的边界有多大也难以说清楚。
②整体性概念。强调人格是个人各方面属性所组成的整体,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罗列式概念的缺陷。③层次性概念。
在整体性的基础上,层次性概念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把人格特征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和统一性,而最高层次的属性或特征具有统合的作用。④适应性概念。此类概念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
⑤区别性概念。如果说前面四种概念都反映了人们在人格上的共同性的话,区别性概念更多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更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方面。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人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特征,遗传对人格作用包括: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②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③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如“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差异有不同的影响。正如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由此可见,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
医学心理学作业
11级南方医药学本科班 医学心理学 作业。姓名学号 案例1 独来独往 我行我素的美女。郑某,女,26岁,本科学历,公司职员,她工作能力强,模样很俊,但对他人不愿吐露心事,独来独往,无知心朋友,总是提防别人伤害自己。周围人都说性格好古怪,没人情味,时常将别人的好意往坏处想,怀疑别人有特别动机。例如,工...
医学心理学作业
良好的护患关系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人,在进行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总是与其他人有某些接触或交往,又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双方总是要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措施的事实必须依靠护患双方的密切合作才完成。患者作为弱势群体...
医学心理学作业
一 什么是医学模式?当今社会医学模式是什么?如何理解?答 医学模式是一种关于医学整体的概念模式,它是指人们的医学观和医学思维方式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结构,是人们对人类生命 健康和疾病的根本观点和总看法,也是各个历史时期具体医疗活动和医学研究活动的总指导原则。当今的医学模式是 环境 社会 心理 工程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