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10-18 05:02:28 阅读 8890

2)临床研究(case studies):这种方法以独特的个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谈话。观察和作品分析等途径广泛收集材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从而系统、深入的研究人格。

特点:着重个体化和特殊性单个人或单个群体:谈话观察作品分析

缺点推广性因果关系主观猜想和推断

3)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优点易操作省时间无需严格控制变量。

4)实验研究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系统的操作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一个或另一些变量的某种变化,据此作出因果性推论

特点因果性结论无关变量的控制操作性验证性重复性。

5)多种研究方法并用。

2、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发展还是稳定稳定性或可变性。

2)两种观点: 发展派与先验派。

3)人格变化的条件 :情景因素。

3、埃里克森认为认为人格的关键是什么?人格发展的动力是怎样的?

1)埃里克森与佛洛依德不同,他不是将性视为人格发展的关键,而是将社会的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在此基础上他把人格划分了8个阶段:

1.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口腔期。

2.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期。

3. 主动、创新对内疚、罪恶(3-6)性蕾期。

4. 勤奋对自卑(6-12)潜伏期。

5. 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生殖期。

6. 亲密对孤独(20-24)

7. 繁殖对停滞(25-60)

8. 自我整合对失望(60-?)

2)将社会的文化与个体的教养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而且这种发展贯穿于人的毕生。

4、幼儿期人格发展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1)排便训练问题。

2)攻击性与性的社会化问题。

3)好奇心和寻求信息。

5、佛洛依德认为超我包括什么?他将什么认为“整个精神分析的基石”?

1)超我的一部分称之为良心和自我理想。

良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当行为违背这种标准的时候,良心就会受到内疚感的惩罚。从儿童将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的某些社会禁忌作为他价值观的一部分时,超我就逐渐发展起来。

自我理想,即一个人努力想让自己成什么样的人的目标和抱负的源泉,当达到这种标准时,个体会为自己感到自豪。

2)他将压抑视为“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以免不被接受的或可能引起危险的冲动、愿望或者记忆而体验到的极度的焦虑或者是罪恶感。

6、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1) 奥尔波特在这个领域,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的开创性研究。它不仅对对人格特质的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描述,而且在特质分类、特质研究方法以及成熟人格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读到的见解。了解用:

质或者是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人格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人格特质。”后来,根据其普遍程度分为了三类:首要特质 :

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中心特质 :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卡特尔毕生致力于用因素分析法来研究人格,并发展出一套人格组织的层次理论。他经过多年的大量分析与试验,最终得到了人类人格的16种因素,包含了重要的行为范畴,如有保守的与开放的、信赖的与怀疑的等。卡特尔在此基础之上编制了卡特尔“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3)埃森克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与分析,埃森克获得了人格结构的有力证据。找到了三大维度,即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为了区分一般的人格特质,埃森克将这三个维度称之为人格的类型,即超级特质。

他指出,人格在这三个维度中并非相互排斥,每个人在外倾—内倾、神经质和稳定性以及精神质—超我机能三维结构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极少有类型单纯的人。

4)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 戈德博格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7 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p207)

个人建构论:人格差别是因组织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不同。

建构即人们解释世界的方式。即一种根据相似或对比成分理解事件的认知模式。(“人通过他们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半透明的模型或样板来观察世界,然后试图用它们去应合构成这一世界的现实,我们称这些试用的大小样板为建构。

”)个人建构,它是个体析解、解释或说明经验,赋予经验意义或预言经验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人建构,也不会有两个人通过同一种方式来形成各自的建构。

8 人格障碍的其他**(p278)

1)生物医学**:精神外科手术、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

2)团体**:婚姻与家庭**、社会性支持**。

3)人际关系**。

10 简述当代人格理论的发展趋势(p325)

关于人格理论与研究的发展变化,有三个重要领域的进展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该领域正在形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模型,这个模型有别于过去几十年尤其是认知革命以来的个体模型。现在,人格心理学家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个人观。

该领域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进展是,部分不同流派的理论家表现出对其他理论观点所强调的概念感兴趣。

该领域第三个值得关注的进展是对生物学研究发展的重视。

11 简述人格五因素理论(p109)

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外倾性(外向型):反映个体神经系统的强弱及其动力特征,该维度一端是极端外向,另一端为极端内向。

神经质(情绪稳定对神经质):反映个体情绪状态的稳定性及内心体验倾向性,它依据人们情绪稳定性及其调节加以评定。

宜人性(适应性、随和性):反映人性中的人道主义方面及人际取向。

严谨性(认真性):反映自我约束能力及其取得成就的动机和责任感,是指我们如何控制自己及如何自律。

开放性:反映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智慧和创造性程度及其探索的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人际意义上的开放。

12 简述阿德勒的“人格动力”的理论内涵(74)

1)自卑感与追求优越: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a自卑感:源自个人生活中所有不完美的感觉,它迫使个体力图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就。

b自卑感的补偿:生理与心理,自卑情结将使他努力去进行补偿和做出过度的补偿。

c追求优越:每一个人生与生具有的基本动机。我们越自卑,追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2)创造性自我:人格有意识的积极力量。

是指人格中的自由成分,它使得个体能自由选择生活格调和追求目标。

3)出生顺序与父母态度

1)出生顺序的影响:头生儿童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中间儿童发展出强烈的寻求优越特性,末生儿童有强烈的自卑感。

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溺爱剥夺儿童的独立性,容易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从而导致其成年后的人格问题。被父母忽视的儿童长大后,多半会变成冷酷的、怀疑他人的人,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爱。

13 简介主题统觉测验及其应用(306)

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投射法个人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亨利·默瑞于2024年发明的。由20幅素描黑白**组成,每幅**有一个不同的场景或生活场景。这些**包含着模棱两可的意义,要求被试根据每张**讲述一个故事,又是怎样结束的。

包括**中的人在干什么、想什么,故事是怎样开始的,被试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施测者评价故事的结构和内容,评价被试描述的个体行为,并试图发现被试关心的问题、动机及其人格特点。

tat通过素描图像激发测试者投射出人际关系中的某些情感问题及其人格方面的问题。临床医学家还用这种测验结果进行病理分析。

14简述费洛姆的社会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逃避自由

1. 逃避的手段 (1)诉诸权威主义(2)破坏。

2. 积极的自由 (1)个性化过程;认为自己是独具特色的 (2)自发性:是达到积极自由、使自己的情感和智力得到表达的关键,而在有些逃避手段中,情感和智力表达是隐藏起来的。

二)社会性格和社会潜意识。

1. 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个人性格表明在同一文化集体中各个成员之间的行为差异,它受人格的先天因素和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2)社会性格:

它是“具有相同文化的绝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性格结构的核心”

2. 个人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自我觉知的能力。

三)社会精神分析说纳粹运动。

15简介罗特社会学习理论中行为**理论和**公式。

行为的**由行为所导致的若干强化的共同效价和对这些行为的总预期来决定即: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bp=e×rv)。

行为潜势:指在达成某种目标的特定情境**现的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预期:指个体对自己在某种特定情境中以某种方式行动就会产生预期强化所抱的信念。

强化效价:指某一物品或结果对某个特定的个体具有的心理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

行为**公式:(1)

该公式可以用文字叙述为:“行为x在情境1,相关的强化a下所表现的潜势,是情境1中,行为x随后会出现强化a的预期,以及强化a的价值的函数”

行为**公式:(2)

该公式表示,使某种需要得以满足的某一类行为发生的潜势(需要潜势np)是下列两个因素的函数:一是对这些行为将导致目标的潜势(运动自由度fm),二是构成此需要的一些个别目标的价值(需要价值nv)

16. 简介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柯里的“洋葱模型”实验。

洋葱模型--所有认知方式或学习行为受制于“中心层的人格纬度”可归结为三种主要类型:

第一层:可观察到最外层——“学习偏好”,个体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方式?

第二层:心智活动方式——“信息加工方式”,个体吸收信息的心智活动方式;

第三层:潜在与持久的——“认知性人格方式”,个体改造和吸收信息的方式。

瑞丁“认知方式两家族及认知控制模型”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考试说明。一 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 闭卷。2 考核方式 考试。3 考核时间 120分钟。4 试卷满分 百分制计分。5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 名词解释 概念辨析 简答 创新。6 难易度比例 易40 中40 难20 7 参考成绩评定方式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30 出勤成绩10 期末考试成绩 60...

人格心理学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潜意识 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3.观察学习 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 榜样 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

人格心理学复习

人格心理学 复习提纲。1 什么是人格?人格的特征有哪些?2 什么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4 什么是人格适应 人格结构 人格动力 人格发展?5 弗洛伊德的早期人格结构说与后期人格结构说有什么不同?6 弗洛伊德对焦虑的论述。7 试析荣格集体潜意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