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布 2022-10-17 20:17:28 阅读 7050

一、 心理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二、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这是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

三、 2024年,冯特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独立出来。

四、 心理学(psycholoegy)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

五、 六、 四大节律:年节律(一年)、月节律(28天)、日节律(24小时分钟节律(白日梦,警惕、警觉性)

七、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应,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不可能脱离物质载体。

八、 脑功能开发:

1、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抽象思维,人的语言占优势的是左脑)

2、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象表达内心世界。(**、美术、形体、空间)

九、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一十、 意识——人类独有(第二信号系统)

一十一、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脑对实现现实主观能动的反应。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

一十二、 自我意识。

十。三、注意。

一)注意含义: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门户。

二)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

三)种类:1.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特点:无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差,保存时间较短,但人在此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

2)规律:a.刺激物的特点:a.相对强度 b.相对新异性 c.相对运动变化。

b.主体的状态:a.需要和兴趣 b.知识经验 c.情绪状态 d.期待心理。

2.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1)特点: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此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太多,很容易因为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

2)规律:a.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的。

b.精心组织有关活动。

c.培养和激发间接兴趣。

d.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各种干扰。

3. 无意注意: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有意注意: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间接兴趣,即对目的和结果感兴趣。

4.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1)规律:a.对活动浓厚兴趣。

b.活动的自动化。

2)有意后注意是最高级的注意,是最不容易形成的。

十。四、注意品质的特性:

一)、注意的范围(也称广度):在一定时间内我们可以清楚的觉察到注意。

影响因素:1. 刺激物的特点。

2. 任务(任务越多,范围越小;任务越少,范围越大)

3. 知识经验。

4. 情绪。

二)、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广义的,是对某一活动而非某一对象的稳定。

影响因素:1. 对象本身的特点。

2. 活动内容及方式。

3. 自身主体的状态。

注意的起伏现象也称注意的动摇,我们的注意总是会间歇性的起伏和动摇。

三)、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条件:1.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四)、注意的转移:是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影响因素:1. 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2. 新事物的特点。

3.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4. 自身已有的习惯。

十。五、感觉。

一)、概念: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二)、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1)人刚能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3)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小,说明感受性越高,反之亦然。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1)差别感受性就是人刚能感觉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2)刚刚能觉察出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

3)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它是衡量差别感受性的指标。

4)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也成反比例关系,即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低,反之亦然。

三)、感觉分类。

1. 外部感觉:

1)视觉 (2)听觉 (3)味觉与嗅觉 (4)肤觉。

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四)、感觉的规律:

1.感觉适应:

1)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2)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2.感觉对比:

1)同一感受器接收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有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类。

2)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

3. 联觉:

1)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 色彩的作用。

十。六、知觉。

一)、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

二)、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知觉。

2.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知觉。

2)深度知觉:是由双眼视差引起的。

3)时间知觉:时间长短、先后、周期性。

4)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运动幻觉。

三)、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偏差:

1.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与陌生人首次相见时,对对方产生的印象。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

3. 刻板印象: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

4. 近因效应:指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四)、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原则(格式塔原则)

2.选择性原则。

3.理解性原则。

4.恒常性原则。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一 心理学概述。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很重要 2 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很重要 3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二 神经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 神经元2 突触。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二 大脑皮层及其结构1 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及其功能2 大脑半球半...

普通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4,测验法。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脑的机能 2...

普通心理学重点

一 简答题。1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是指当一个中性刺激和一个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当中性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应的现象。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由结果决定学习的一种现象,使得反应的频率增高的环境反馈就是这种学习的强化物起着强化学习的作用。3 正强化 是指促使行为发生,使得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