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7 20:07:28 阅读 5535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征的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皮亚杰心理发展历程:出生--2岁感觉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7--12岁具体运算;12岁左右形式运算。

7.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8. 测验法是指运用标准化测试(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是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反应差异。典型的心理测试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研究者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某些结论。

9.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他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他一直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中,如公元前4世纪在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

说他年轻,是因为直到2024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由德国哲学家,心理学教授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为止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10.笛卡尔[法] 洛克[英]

11.派别①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②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③行为主义,华生。④格式塔心理学,威特海默、考夫卡、科勒。⑤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2.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3.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椎管)和脑(颅腔)。

4.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间脑。

5.皮层语言区:运动性语言区,听觉性,视觉性,书写区。

6.左半脑:言语优势半球;右半脑:图形优势半球。

7.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但操作性条件反射又有其特点。首先,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它不像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于食物引起了狗的唾液分泌那样明确,一般认为是有机体自身的因素促使有机体产生操作动作的。

其次,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的。最后,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动物先碰动按键,之后才得到食物。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恰好与此相反,食物引起了狗唾液的分泌。

8.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基本规律: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系统性功能: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第四章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定的对象)和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3.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4.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5.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6.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7.分散(分心)是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的对象上。

8.完全加工理论:希夫令。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模式识别之后,人们能不受或少受限制的同时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而人类信息加工受阻则在于个人不具备记住这种分析结果的能力。

9.智源限制任务是指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所以执行了这项任务,分配给其较多资源,另一项任务就会受到智源限制。

第五章感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维持和调节一个人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心理因素。

3.感觉剥夺实验感觉重要性的例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人。

4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大小度量的。

5.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来能过的大小来表示的。

6.绝对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7.光波的强度、波长和纯度决定了人视觉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纯度引起的视觉心理量)。

8.视觉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9.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与它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的色光,这两种色光成为互补色。

10.视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

11.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降低的现象。

1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第六章知觉。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基本特征:①整体性(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②选择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

3.语言在知觉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5.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①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就能感知物体深度的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和阴影、运动级差、结构级差)②生理线索只有眼睛的运动觉而形成的对物体距离的知觉线索(水晶体的调节、双眼视轴的幅合)③双眼视差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距离或深度知觉主要依赖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时产生物体立体直觉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记忆。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2.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5.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③学习程度④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6.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7.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8.倒摄抑制是指后续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

9.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因果联想。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

1.表象是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3.基本表象理论得到谢波德的心理旋转实验支持。

4.再造想象是人们根据别人的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睡眠五阶段:0阶段为觉醒期,第一阶段为入睡期,第二阶段为浅睡期,第三阶段为中度睡眠期,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期。

第九章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本质属性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2.思维过程重要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3.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指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景或刺激模式。

②认知结构的限制,指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知、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里反映。③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④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⑤动机和情绪状态。

5.言语是人们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

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

2.区别:①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②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③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绪有较强的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④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情绪依赖于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3.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4.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6.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7.沙赫特—辛格的三因素理论设计了证明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实验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以及经验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第十二章意志。

1.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阶段。

2.动机斗争的形式: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④多重趋—避冲突。

3.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第十四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以对人类需要的理解为依据的,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都是天生的。在许多方面带有假设性质,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

2.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他认为,人的三种需要并不完全是生来就有的。修正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某些不足,似乎更切合实际。

3.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泛性、持久性和兴趣的效能。

4.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的。我国古代儒家的“良知”“良能”和孟子所称道的仁、义、礼、智四端(端即起点)与一般本能相似。

5.麦独孤[英] 本能是天生的倾向性。

6.动机的认知理论认为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和变化。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首先提出了“认知失调”论。

几种认知元素不和谐就会产生紧张状态,产生推动人去解决这种不和谐状态的倾向。

普通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4,测验法。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心理是脑的机能 2...

普通心理学重点

一 简答题。1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是指当一个中性刺激和一个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出现,当中性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应的现象。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由结果决定学习的一种现象,使得反应的频率增高的环境反馈就是这种学习的强化物起着强化学习的作用。3 正强化 是指促使行为发生,使得个...

普通心理学重点

基础心理学 复习重点。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 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 识记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应用分支 领会 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生 发展方面 发展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应用方面 医学 教育 犯罪 管理 工程 运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