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介于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也与其他众多学科有密切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2、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问卷法d、访谈法e、测验法(投射实验)f、个案法。
3、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处于互相对立的状态。
减少认知失调的三种方法:a、改变某一种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失调关系趋于缓和b、突出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使其战胜另一认知因素c、增加新的认知因素来协调已有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梅奥首次将管理研究的重点从物的因素转到人的因素上来,将人际关系提升到管理工作的首位。
2024年梅奥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和谈话实验)是真正推动管理心理学产生的。
5、 动机是一种由目标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系统。(三个因素:需要、驱动、诱因)
功能:激发功能、导向功能、维持功能、调整功能。
6、 自我效能通常是指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的能力的知觉和信心。其中心思想: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再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7、 动机的归因理论(韦纳提出):归因是通过影响人们对未来的**或期望及情绪、情感,进而影响人们动机的。(归因会影响后继行为的动力)
8、 马**需要层次理论:
a、人的多种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人的需要分等分层,像阶梯一样逐渐上升。
c、未被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需要层次论与管理措施相关表。
9、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是导致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保健因素是导致人们不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环境或外在因素有关。
10、 目标设置理论,通过提供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励员工,引导和促进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目标有两个关键特征:目标难度(目标的挑战性和需要努力的程度,会影响员工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可);目标清晰度(一项目标的明确和清楚程度)
目标管理(创始人德鲁克),是指管理者和员工为工作绩效和个人发展共同设置目标,定期对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进步进行评价,并对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目标进行整合。
具体做法:a、目标的设立b、过程管理c、对照既定目标来考评效果,并讨论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同时为下一个目标周期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利于设置新的目标。
11、 强化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控制行为的因素称为强化物)
一般来说,就维持行为而言,变化的、间隔的强化比固定的、连续的强化效果更好。
斯纳金(行为改造策略):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12、 人际知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等对他人的信息进行解释。
三类因素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a、知觉者的特点(对被知目标的熟悉性、知觉者的态度、情绪、知觉者的自我概念、个体的认知结构)b、目标个体的特点(身体外表、知觉对象语言交流方面的特点、知觉对象非语言交流方面的特点、知觉对象的行为)c、情境的特点。
13、 社会知觉障碍:a、第一印象b、晕轮效应(根据个体的一个特征来推断他的其他特征)c、选择性知觉d、自我实现的预言(信念)e、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特定群体成员共有的特征所持有的固定观点)
克服社会知觉障碍:a、识别和面对刻板印象b、根据各管因素评价他人c、避免匆忙做判断。
14、 组织承诺的类型:a、持续承诺(由于个人认为离开某一组织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在这一组织内供职是意愿的强度)b、情感承诺(员工由于认同组织潜在的目标和价值而持续为一个组织工作的强烈愿望)c、规范承诺(员工由于长期受组织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愿意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15、 员工受挫后的行为表现:攻击行为、退化行为、冷漠态度、固执反应、妥协反应、自我惩罚。
挫折管理:a、采取宽容的态度b、消除形成挫折的根源(改善组织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改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c、采用精神发泄法。
16、 情绪劳动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耗竭(情绪劳动者由于角色负担过重、角色冲突强烈等问题而心情烦闷,甚至长期精神压抑,感觉自己已经被“掏空”,无法再继续付出的状态)、去人格化、工作满意度降低。
17、 情绪劳动分为自发情感行为、表层的情感行为、深层次的情感行为。
18、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前景理论。
a、随着获利额的增加,人们从每个单位获得的满足感逐渐降低b、在面临收益时,人们回避风险;在面临损失时人们是趋近风险c、同样的损失和收益,前者对心理的冲击比后者大一倍以上d、人们有回避损失的趋势,当人们拥有一件物品时,它的价值就增加了e、问题描述上很小的变动就可以改变中心参照点的位置,从而改变人们有关损失和收益的看法。
19、 锚定偏差是指固着于作为起始点的初始信息的倾向。一旦设定了初始值,人们不能充分调整随后的信息。由于人们倾向于最先受到的信息与其重要性不成比例的权重,因此很容易出现锚定偏差。
20、 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当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往往会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的影响。(与情境环境相比,内部原因更容易受到重视)
自利性偏差:个体倾向于对自己的成功做内部归因,而对自己的失败做外部归因。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课程简介。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及重要管理课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管理学 心理学 经济学 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成果,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
管理心理学
a 年龄结构 b 知识结构 c 智能结构 d 素质结构 e 专业结构。4 创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ce a 创新主体 b 创新客体 c 创新过程 d 创新价值 e 创新结果。5 创新心理过程 abcde a 定向 b 准备 c 孕育 d 明朗 e 验证。三 判断题。1 工间操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安...
管理心理学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下列选项中,不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 1.00 a.布鲁纳 b.凯利。c.海德。d.韦纳。解析 2.同一班组 工段及车间的职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分数 1.00 a.价值观念一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