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单选题。1.管理心理学学科的产生标志是( )管理心理学》
2.“经济人”假设采取的政策是“胡箩卜加大棒”的政策。
3.“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一举一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 类似这些表现都应选择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4.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是:费斯汀格。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激励程度=期望值x 效价。
6.按个人的归属,群体分为( )a.实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7.实验法可分为( )a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法的定义: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8.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分类( )a.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9.. 三层次说的内容:组织文化是由三层次内容组成。企业组织中的厂房,设施,机器,设备,产品,服务,厂容三貌等外显的,物质形态, 是三层次说的第一层次——(文化的外显部份)
10.组织的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制度形态的东西,是第二层次——(制度文化)
11组织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等精神形态的东西,是第三层次——(精神文化)
12.组织文化的作用有( )a.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创新辐射。
13.目标理论的特征( )a.具体性,难易性 ,可接受性。
14.影响从众行为的群体因素有( )a.性质成员气氛凝聚力一致性。
15.人际关系的特性有( )a.社会性 b.情感性 c.复杂性
多选题。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是( )
a客观性原则 b联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2.态度的特性有( )
a对象性 b社会性 c个体性 d内隐性 e稳定性 f系统性。
3.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4.个人消除或减轻不公平感的方式有( )
a.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 b.改变比较对象或另选比较方式 c.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收支状况d.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收支状况 e.放弃工作,重寻新的分配关系。
5.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 )
a.群体的目标结构 b群体规范的性质 c.群体的领导方式 d成员的个性特征
e 群体与外部的关系 f.群体的地位 g群体规模的大小 h信息沟通状况 i奖励方式 j.成员的身心健康。
名词解释:(此都是老师说的考名词解释,可能有些是出在选择题里面的)
1.“社会人”的假设:
是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圍的人友好相处。
2.什么是群体?
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3.什么是从众?(也可能出选择题,可能出一种从众的现象)
所谓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不仅在行为上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而且在信仰上也改变原来的观点,放弃原有的意见的现象。
4.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5.什么是领导?
是要通过这种人与人的关系,激发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使之努力实现企业目标。
6.领导行为四分图?p274
高抓工作组织与高关心人,低抓工作组织与低关心人,高抓工作组织与低关心人,高关心人与低抓工作组织。这就是所谓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7.组织文化定义是什么?
答: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8.什么是组织变革?
答:是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综合性考题:(名词解释,选择都有可能)
什么是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是会举出一个定型效应的例题出来,让你选择。
简答题:1. 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 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 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 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其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是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组织,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2. 什么是气质?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答: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在管理中的应用有:
1) 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
2)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3) 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或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一)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多种需要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和五个等级层次:
1)生理需要,如:饮、食、衣、居、性等;(2)安全需要,如避免冷、热、毒气、疼痛,要求职业稳定、劳动安全等;(3)社交需要,包含二方面,一为爱的需要,二为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包括二方面,一是自我尊重,二是他人尊重;(5)自我实现需要。
二)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三)需要层次论对五种基本需要的高,低两级区分。
4.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90
(仅供参考)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有效率。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
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则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即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高,这时群体凝聚力虽然弱,也能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群体态度对目标是支持的,即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高,加上群体的凝聚力又强,在这种情况下,将大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即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很不一致,而群体凝聚力却很强,那么,生产效率就将下降;如果群体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即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很低,但由于群体的凝聚力弱,因而它对生产效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r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群体凝聚力越强,其成员则越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
群体的凝聚力强并不一定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只有在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前提下,增强凝聚力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当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目标时,凝聚力强反而会使生产效率下降。
5.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是什么?
行为者倾向于把自己的失败行为归因于情境。 观察者则把自已的失败行为归因于个人倾向。
行为者对于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倾向,而观察者则把自己的成功行为归因于情境。
领导行为类型理论观点有哪些?
一类是以执行任务为主的领导方式,简称为p型,另一类是以维持群体关系为主的领导方式,简称为m型。p类型的行为特征是将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注意力引向目标,使问题明确化,拟定工作程序,运用专门的知识评定工作的成果等。m类型的行为特征是维持和睦的人际关系,调解成员之间的纠纷,为少数派提供发言的机会,促进成员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增进成员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对领导行为的这种分析方法,称为pm分析。
四种领导行为:pm型、p型、m型、pm型。
论述题:1. 结合实际看人性假设理论在管理活动中哪种有道理?哪种没有道理,他们的观点和运用是什么?p34
2. 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运用期望理论,联系实际p139
b卷。选择题。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 )a个体心理 b群体心理c组织心理(领导心理)
2.个案法是对( )群体进行观察a某一个体b某一团体 c某一组织。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是指(社会人的假设)
4.个性的特征(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倾向性。
5.态度有四个要素是( )a认知 b评价 c 情感 d意向。
6.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有( )a.公平理论 b挫折理论。
7.( 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答案是: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因素p134-p135满意和不满意因素下包括哪些项目看一下就可以了,说是会出选择题
8.出一种心理现象来确定是:挫折
p150,定义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9.应付挫折的方法有( )a.正确对待挫折 b 改变情境 c适当的精神发泄。
10.小型群体的上限为( )人, a. 7人。
11.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 )a.知觉的歪曲 b.判断的歪曲 c.行为的歪曲。
12.沟通按组织系统分类有(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13.管理方式的类型有( )
a.(9.1)型=任务型管理 b.(1.9)型= 乡村俱乐部型 c.(1.1)型=贫乏型管理
d. (5.5)型=中间道路型的管理 e. (9.9)型=团队式型的管理。
领导行为类型理论中四种哪种最好是( c ),最差是( d )
a. p型 型 型 型。
15.生命周期论的要点有( )a.领导者的行为要与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
16.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 )a.解冻 b.变革 c.再冻结。
名词解释:1.“经济人”假设:是指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
2. 激励的概念: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3..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在归因中,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观察者对行为者的行为归因。
简答题:理论的管理措施是什么:
答:(1)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提高生产率,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人的感情。
(2) 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
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课程简介。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管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及重要管理课程,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管理学 心理学 经济学 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既要向学生传授管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成果,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
管理心理学
a 年龄结构 b 知识结构 c 智能结构 d 素质结构 e 专业结构。4 创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ace a 创新主体 b 创新客体 c 创新过程 d 创新价值 e 创新结果。5 创新心理过程 abcde a 定向 b 准备 c 孕育 d 明朗 e 验证。三 判断题。1 工间操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安...
管理心理学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下列选项中,不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 1.00 a.布鲁纳 b.凯利。c.海德。d.韦纳。解析 2.同一班组 工段及车间的职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分数 1.00 a.价值观念一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