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

发布 2022-10-17 05:53:28 阅读 7147

简答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1)马斯略将需要分为7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项被称为缺失需要或基本需要,后三者为发展或称成长需要。

2)基本观点。

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

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要。

其三,如果某一层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使人长期停留在该层需要的追求之中,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

其四,个体在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中,如果受到过重或过多的挫折的话,还会使个体返回到较低层次的需要中来,以低级需要的满足来安慰自己。 其五,只有前几层需要都大体满足之后,个体才能够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3) 启示。

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获得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的缺失必将影响认知需要的发展。因此热爱、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归属感依然是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

2.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1)活动的认知定向阶段。

2)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知识经验。

3)问题表征。

4)功能固着。

5)心理定势。

6)动机与情绪状态。

7)原型启发。

4、有人说课堂管理就是让学生安安静静听课,老老实实遵守纪律,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对此你怎么看?(提示:结合课堂管理目标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课堂管理确实具有维护课堂纪律,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但就完成任务而言应涵盖三个方面:

1)争取更多时间学习。

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5、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泊尔的接受学习理论的异同。

发现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接受学习主要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给的知识。

相同点:布鲁纳和奥苏伯尔都强调意义和理解,强调原有的认知结构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

不同点:一是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过程。

二是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授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

三是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在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结论,再把结论归纳到认知结构之中。

四是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

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分)

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2分)

教学手段应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1分)

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8.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9.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0.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者的心向。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1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2.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

2)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应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性化。

4)教学应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13.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4.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15.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16.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者的心向。

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17.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8.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关系密切、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

(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气质是附属。

19.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性与顺从型。

3)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是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0.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3)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1.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2.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

对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就应当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景,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23.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150%);

5)合理进行复习;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论述和案例分析题。

1.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2.王晓刚以中考第五的身份免费进入市重点一中,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3名,他不服气,努力学习,尤其是临近期中考试更是废寝忘食,希望通过期中考试挽回名誉,然而好运并没有光顾他,期中考试成绩排到31名。尤其是数学一塌糊涂,数学老师找他谈话:

“你怎么回事呀?我就怀疑你中考的成绩是不是真的?”他沮丧极了,原有的自信与兴趣消失殆尽,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之所以这样是自己笨的缘故,渐渐地开始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王晓刚怎么了?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请用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并回答下面问题:

1)造成王晓刚这种状况的可能原因有哪些?(提示: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

主观原因:①体验挫折:升入高中第一次摸底考试排名靠后,获得是痛苦的体验。

②求胜心切:通过努力想在期中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求胜心切,动机过强,导致考试焦虑,发挥失常。③习得无助:

连续两次考试落后,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习得无助感。④归因偏差:没有考好,归因为自己笨。

客观原因:学校激烈的竞争氛围

教师的冷嘲热讽,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好呢?

1)充分利用期望效应

2)赏识激励,培养自信

3)加强成就动机训练。

4)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5)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6)争取各任课老师以及家长的配合。

3.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建构主义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1)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信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2)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3)根据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长生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

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问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教育心理学A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 教育心理学 开始,该书出版的年份是。a 1913 b 1903 c 1923 d 1879 2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 思维准备 b 思维。c 感觉运动 d 抽象思维。3 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

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 02111 一 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章可分为定量研究和。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遗传和。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4.布鲁纳指出,迁移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特殊迁移,另一种是。5.元认知的结构包括元认知的知识和。6.卡罗尔指出,学生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

二 多项选择题。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 反思过程 d 互动过程 e 管理过程 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a 敬业精神 b 职业素养 c 专业知识 d 专业技能 e 教学风格。3 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a 年龄差异 b 学习方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