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

发布 2022-10-17 05:48:28 阅读 8260

一、选择或者判断(只列出了知识点,不必死记)

1. 教育心理学:是一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初创时期。

②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

4、布鲁纳在202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的总结了教育心里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的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 ②、反思性研究 ③、合作性研究 ④、社会文化研究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2024年廖世承编写的。

6、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也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8、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里发展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9、最近发展区: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0、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⑴、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⑵、沉思型与冲动型,⑶、辐合型与发散型。

11、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2、巴甫洛夫提出的是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信息加工理论是由加涅提出的。

13、奥苏泊尔按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跟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4、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16、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7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8、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20、会骑自行车,再骑两轮摩托,这种迁移是正迁移。

2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22、知识学习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3、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4、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系统。瞬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0。25~2秒,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2.

5秒到20秒,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持时间为永久的保留。

25、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26、操作技能特点:①客观性,②外显性,③展开性。

心智技能特点:①观念性;②内潜性;③简缩性。

27、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28、问题解决的几个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29、创造性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30、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3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32、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33、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34、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对教学效果有明显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35、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二、简答题。

1、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2、迁移作用有哪些?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知识学习的作用是什么?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3)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4、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心智技能培养要求有哪些?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7、高创造性者具有哪些个性特征?

1 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2 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

8、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度和品德?):有效的说服,②树立良好的榜样,③利用群体约定,④价值辨析,⑤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9、心理健康标准六个标准是: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③自我调空能力④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⑥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0、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11、什么是态度?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12、简述遗忘的进程?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几乎不在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 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

3 科学地进行比较。

4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14、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促进迁移?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16、什么是迁移?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影响迁移的因素:①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17、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其实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它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8、什么是心智技能?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有哪些?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19、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⑴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⑵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4受教育程度。

21、如何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影响因素有(1)环境(2)智力(3)个性。创造性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3、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引,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4、什么是自我意识?简述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5、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26、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A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 教育心理学 开始,该书出版的年份是。a 1913 b 1903 c 1923 d 1879 2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 思维准备 b 思维。c 感觉运动 d 抽象思维。3 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

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 02111 一 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章可分为定量研究和。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遗传和。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4.布鲁纳指出,迁移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特殊迁移,另一种是。5.元认知的结构包括元认知的知识和。6.卡罗尔指出,学生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

二 多项选择题。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 反思过程 d 互动过程 e 管理过程 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a 敬业精神 b 职业素养 c 专业知识 d 专业技能 e 教学风格。3 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a 年龄差异 b 学习方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