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
1.下列哪个学说认为,情绪对空间注意的调节是因为情绪影响了完成注意任务时所采取的加工策略?
a.积极情绪的扩展与建构理论 b.情绪信息等价说
c.情绪一致性效应说 d.积极情绪的多巴胺理论。
答案:b (第十二章情绪与教学)
2.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
a.诊断性评价,总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b.评估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c.评估性评价,总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答案:d (第十章教学评价)
3.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哪个是错误的?
a.需要层次说 b.成就动机说 c.结果归因说 d.自我效能说。
答案:c (第五章学习动机)
4.下列哪个策略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获得、储存、提取和运用信息,对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术的总体考虑或要求?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学习策略。
答案:a (第六章学习策略)
5.下列关于教学诊断的核心视角的描述是错误的?
a.主体互动:质量与机会 b.知识呈现:流畅与逻辑。
c.课程资源:静态与动态 d.目标达成:计划和现实。
答案:b(第十一章教学诊断)
6.一般来说,个体在多少岁会达到创造力发展的顶峰?
a.10—30岁 b.20—40岁 c.30—50岁 d.40—60岁。
答案:b(第十五章创造力培养)
7.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记忆的“状态依存”理论?
a.塔米尔 b.布兰尼 c.摩根 d.鲍尔。
答案:d (第十二章情绪与教学)
8.下列哪个不是学生品德培养的环境影响因素?
a.个体的智力水平 b.家庭教养方式 c.社会风气 d.同辈群体。
答案:a(第十三章品德培养)
二、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第十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遵循教育规律,以教学目标或评价目标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措施,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和价值判断,进而得出结论的活动。
2.精细加工策略(第六章学习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在编码过程中对信息进行详尽、扩展式加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3.班级**(第十四章班级德育)
在班级成员的交往中,某些信息、观念和意见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从而得以在班级中广泛传播,形成班级**。
三、简答题。
1由低到高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第五章学习动机)
答案:(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第十三章品德培养)
1)道德认知:即个体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言行(包括他人和自己)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和道德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排除内外障碍、将道德行为付诸实现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在道德认知的指引下,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四、问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并简述不同阶段的社会观点。(第十三章品德培养)
1) 前习俗水平:
1.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自我中心的观点。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或不认识他们与行为者的利益之间的区别,更不能把两种观点联系起来。依据物质后果而不是依据他人的心理兴趣裁判其行动。把自己的观点与权威的观点相混淆。
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朴素利己主义)
具体的个人主义观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各种利益,并充满着冲突。所谓对是相对的(具体的个人主义意义上的)
2) 习俗水平:
1.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好孩子”)
与他人相联系的个人观点,意识到共享的情感、协议和期望高于其个人的利益。联系“具体的金科玉律”观点,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但仍不能考虑普遍化的制度观点。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把社会观点与人际的协议、动机区分开来。采纳制度观点,并据以指定角色和规则。依据制度来考虑个人之间的关系。
3)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超越的社会观点。这是一种理性的个体意识价值和权利超过社会依附和契约的观点。通过正规的协商、契约、客观的公平的机制和正当的过程来整合各种观点。
考虑到道德和法律观点,承认他们有时冲突,发现整合他们的困难。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基于治理社会的道德依据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任何理性的个体都懂得道德的本质和人作为目的的这个事实。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个理论认为,个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倾向于选择和加工与当前情绪一致的目标刺激,表现出情绪的启动效应?
a.积极情绪的扩展与建构理论 b.情绪信息等价说
c.情绪一致性效应说 d.积极情绪的多巴胺理论。
答案:c (第十二章情绪与教学)
2.教学评价的原则包括以下哪级几个?
a.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多变性原则。
c.具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变性原则。
d,具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答案:a (第十章教学评价)
3.以下学习动机的激发手段,哪项是错误的?
a.合理运用奖惩 b.有效满足需要 c.降低自我效能 d.增强成果体验。
答案:c (第五章学习动机)
4.常见的编码和存储策略可以归纳为下列哪三个类型?
a.复述策略、标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
c.标记策略、笔记策略、多感官参与策略。
d.标记策略、组织策略、多感官参与策略。
答案:b (第六章学习策略)
5.以下哪个教育目的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社会的教育目的 c.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答案:d (第十一章教学诊断)
6.创造力三成分理论是哪个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艾曼贝尔 b.斯滕伯格 c.兰祖利 d.莱曼。
答案:a(第十五章创造力培养)
7.下列关于情绪追求的动机作用,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情绪追求与教学的接受 b.情绪追求与意志的努力。
c.情绪追求与行为的调节 d.情绪追求与认知的改变。
答案:d(第十二章情绪与教学)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什么?
a.教师 b.学生 c.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
答案:b(第十四章班级德育)
二、名词解释。
1、信度效度(第十章教学评价)
信度是指同一被试在不同时间重复测试所得结构的一致性程度,它反映了测试分数的可靠性。效度即有效性,是指通过测试是否将所要测验的内容指标准确地反映出来的程度。
2.学习策略(第六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内容、时序、方法、规则、计划、方案、资源等的总体考虑或要求。
3.班级风气(第十四章班级德育)
班级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第五章学习动机)
答案:(1)情绪性学习动机(2)求知性学习动机(3)荣誉性学习动机。
4)亲和性学习动机(5)成就性学习动机
2.简述学生优良品德的方法。(第十三章品德培养)
答案:(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注重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
四、问答题。
1.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并分析儿童道德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第十三章品德培养)
答案:皮亚杰指出,儿童道德发展具有一条总的规律,这条规律就是: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所谓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这个阶段也叫道德现实主义(moral realism),或者强制的道德,他们是按照绝对的标准判别是非。
所谓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这个阶段又称为道德相对主义或者合作性道德。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5岁前是一个“无律期”,会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这一阶段的儿童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2.权威阶段(6—8岁)
这一阶段也称作他律期。服从外部规则,以行为结果来判断对错,尊重权威,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3.可逆性阶段(8—10岁)
这一时期也称作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以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遵从规则为特征。
4.公正阶段(11—12岁)
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则去判断,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并且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教育心理学A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 教育心理学 开始,该书出版的年份是。a 1913 b 1903 c 1923 d 1879 2 皮亚杰认为,7至11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属于。a 思维准备 b 思维。c 感觉运动 d 抽象思维。3 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
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 02111 一 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文章可分为定量研究和。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遗传和。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4.布鲁纳指出,迁移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特殊迁移,另一种是。5.元认知的结构包括元认知的知识和。6.卡罗尔指出,学生学...
教育心理学试题
二 多项选择题。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 反思过程 d 互动过程 e 管理过程 2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a 敬业精神 b 职业素养 c 专业知识 d 专业技能 e 教学风格。3 以下属于学生群体差异的是 a 年龄差异 b 学习方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