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25:28 阅读 2498

心理学绪论。

1.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2.心理学独立学科标志-2023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人冯特;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弗洛伊德。

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5.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心理是社会实践中产生与发展。

4)总之,心理是在实践中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感觉与知觉。

6.感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各个部位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7.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视听嗅味肤;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8.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超感知觉。

9.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2)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

3)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

10.知觉基本规律: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1.观察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做有关的知识准备 (3)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训练。

4)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5)要启发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记忆。12.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13.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运动/情绪/逻辑记忆。

2)根据保持的时间长度分类:瞬间/短时/长时记忆。

14.遗忘:对实际正确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15.遗忘的规律: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6.怎样防止遗忘。

1)有效地组织复习 (2)适当超额学习 (3)科学用脑,保证睡眠。

17.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在遗忘大量展开之前进行复习。

2)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间隔复习与整体复习相结合。

3)复习时尝试回忆。

4)合理安排复习材料数量,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相结合。

5)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6)复习时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参与。

18.记忆的品质:敏捷/持久/正确/备用性。

思维。1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20.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21.思维的种类:动作/形象/逻辑思维。

2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知识表征的方式。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心理定势。

4)功能固着。

23.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步骤与方法。

3)利用迁移的积极影响,克服某些定势的消极作用。

4)调控解决问题时的心理状态。

5)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

6)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4.创造性思维能力:

1)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2)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4)鼓励直觉思维。

5)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6)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想象。25.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26.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创造想象,幻想。

27.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异同与联系:

1)不同点:

a.再造想象:

a.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与原物相符合。

b.再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已被他人创造出来的。

c.在一般性活动的作用。

b.创造想象:

a.具有创造性,构造出的形象是崭新的。

b.创造的形象所代表的事物是前所未有的。

c.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最大。

2)共同点:

a.都是根据已有表象创造出新形象。

b.想象中的事物都是以前没有直接感知过的。

3)联系:a.再造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基础,创造想象是再造想象的发展。

b.创造想象中有再造性的成分,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注意。2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9.注意的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

30.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调节监督功能。

31.注意的分配:

1)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不熟练的,是部分自动化甚至完全自动化了的。

2)同时进行的活动如果能通过某种联系形成一套行为系统,这样注意的分配就容易实现了。

32.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无意注意是指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两种,客观因素如下:

a.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之间差别越大,越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b.刺激物的活动变化,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越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c.刺激物的强度,相对强度越大的刺激,越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d.刺激物的新奇性,新颖奇特的刺激,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主观因素有人的兴趣,爱好,经验等。

3)怎样组织无意注意。

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b.注重讲演,板书技巧与教具的使用。

c.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d.尽量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接兴趣。

e.尽量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33.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有时候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a.对活动的目的,任务是否深刻理解。

b.是否有条不紊地组织活动。

c.是否有预先排除来自体内外的干扰。

d.是否保持对活动结果的强烈兴趣。

3)怎样组织有意注意。

a.明确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b.培养间接兴趣。

c.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34.情感的种类:道德/理智/美感。

意志。35.意志: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36.意志行为的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7.意志对行为的调节作用—发动与抑制。

38.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

1)采取决定:确定目的,形成动机,拟订行动计划。

2)执行决定阶段。

人格。39.人格的结构:自我(认知/体验/控制)

40.人格的属性:

1)独特性 (2)稳定性 (3)整体性。

4)功能性 (5)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41.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1)基本过程:兴奋,抑制。

2)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神经活动与气质类型。

42.中小学生气质类型特征与教育要点。

1)胆汁质。

a.特征:精力旺盛,反应迅速,直率开朗热情,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

b.要点:教师要讲明道理,态度平静安详,耐心说服,要磨练与培养耐心细致的习惯,多进行检查与鼓励,及时提醒学生要控制自己情绪,防止任性,粗暴,培养其沉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制力的品质。

2)多血质。

a.特征:活泼好动,行动敏捷,表情丰富,外向,但情感体验不深,注意力易转移,情绪不稳,粗枝大叶。

b.要点:教师要培养其刻苦精神,养成做事踏实认真,有始有终的习惯,做事由简到难,要求学生要坚持到底,耐心细致做完每件事,严格要求,多给一些活动机会,帮助其建立合理生活制度。

3)黏液质。

a.特征:安静,沉着,稳重,内向,心平气和,但有些死板,思维,言语,行动迟缓,不易改变旧习惯。

b.要点:教师要有足够热情与耐心,鼓励与诱导他们接受新事物,鼓励他们去参加各类活动,引导其与外界交往并关心他人与集体,注意培养其敏锐的反应,办事果断的作风及集体合作的能力。

4)抑郁质。

a.特点:敏锐稳重,外表温柔,体验深刻,但行动缓慢,性格孤僻,怯懦。

b.要点: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特别注意,轻易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们,且不可过于严厉,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鼓励其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适应能力,同时也应耐心启发,多加关心与鼓励以培养自信。

43.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44.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学考点整理

思维的种类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 比较和分类 抽象和概括 具体化。想象的种类 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科学幻想 理想 空想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明朗阶段 ...

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复习。第1章 绪论。1.学科性质 沈政 传统观点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年来认为是心理学 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2.生理心理学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1 与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 都是以生理活动的控制为自变量,以心理和行为反应为因变量 2...

心理学重点整理

心理学重点。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 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 动作 言语 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条件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心理发展 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