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点整理

发布 2022-10-16 20:24:28 阅读 2178

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想象的种类: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

通常把那些与胜利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把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情绪带有极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常由某一时刻、某些特定情境引起,往往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改变而转移,所以不稳定。情感带有很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不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转移。

情绪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含蓄,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始终处于意识支配的范围内。

情绪比较低级、简单,不仅人类所具有,动物也常发生。情感则是高级的复杂的内心体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联系:一方面,由于一个人的情绪和情感基本上是统一的,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态度体验,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人的情感则无从表现。

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意志的基本特征: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动机斗争的类型:从形式上分: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多重接近-回避型。

从内容上分:非原则性动机斗争、原则性动机斗争。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特征: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在教学环境方面(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采取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规范)

有意注意: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

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社会性和生物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增加认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

一般来说,层次越低,需要强度越大。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以正面表扬为主、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能力测验简介。

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量和创造力测量。

学生能力的判断:掌握相应智力活动的速度;智力活动的质的水平;从事智力活动的兴趣、爱好的强烈性和稳定性。

能力的个别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表象能力、思维能力。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属于兴奋热烈的类型。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较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行为表现常常是反映迅速、行为敏捷。但理解问题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反映迅速、感受性较弱,情绪易表露,也易变化,敏感。但与人交情粗浅。

黏液质:又称安静型,属于缄默而沉静的类型。感受性弱,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也弱,但耐受性强。

缓慢、沉着、镇静、有自制力、有耐心、刻板、内向。但能坚定执行已作出的决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

抑郁质:又称弱型,属于呆板而羞涩的类型。感受性强,往往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而动感情,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都很弱。性格孤僻、动作缓慢,很少表现自己。

气质和性格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性格则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得行为方式;②从概念内涵看,性格的好坏取决于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但气质不依据心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转移;③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局限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表现范围广泛,几乎概括了人的社会方面的心理特点;④从形成、发展上看,气质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较大,取决于个体神经类型的特点,比较稳定,而性格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大,是在环境、教育、家庭和自身实践活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可塑性较大,较之于气质,易改变;⑤气质无好坏之分,与行为内容无关,不能说某种气质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个体的社会活动价值和成就的大小,而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明显地有好坏善恶之分,人们都希望能养成好的性格,改变坏的性格。

联系:①一方面,气质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第一,气质会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第二,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第三,个体行为中表现出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

另一方面,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文化。

主观因素。

心理学考点整理

心理学绪论。1.亚里士多德 灵魂论 2.心理学独立学科标志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3.构造主义心理学 德国人冯特 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 弗洛伊德。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5.心理的实质。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2 心...

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复习。第1章 绪论。1.学科性质 沈政 传统观点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年来认为是心理学 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2.生理心理学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1 与生理学 神经生理学 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 都是以生理活动的控制为自变量,以心理和行为反应为因变量 2...

心理学重点整理

心理学重点。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 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 动作 言语 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条件反射 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心理发展 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 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狭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