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教育心理学涉及相关心理学家。
part2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是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
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心理活动的脑定位:脑的各个部位都具有相对明确的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乃至人格,都与脑的特定部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活动的产生方式:心理活动是通过反射产生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机体的反应作出应答。条件反射是以无条件发射作为基础的。
兽孩:心理活动对客观现实的依赖性。
基础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方法。
精神分析心理学: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认知心理学:s-o-r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请将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帮助教师有效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措施的针对性。2、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描述和解释、**和控制。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开创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成熟和完善阶段(20世纪50年代—今)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社会、个体主观因素。
青少年发展阶段的特征:
初中生:个性意识觉醒。开始关心异性,对异性有极大的好奇和兴趣,由于羞耻感的发展,不敢公开表露这种愿望和情绪。愿意接触异性,又害怕接触。
1、认知活动:随意性增加,可以长时间学习,记忆力好,抽象意识不强。
2、情绪情感:不成熟向成熟过渡,强烈冲动与温和细腻并存。
3、个性发展: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突出。
5、人际交往:同伴关系日益重要,与**关系的转化。
高中生:在生理上与**类似,性机能成熟。
1、认知活动: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对问题思考有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
2、情绪情感:具有一定的隐文饰性,情绪控制能力增强。
3、个性发展: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价值观初步确立。
4、人际交往:结交同性朋友的高峰期。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理论(p1)、
同化:根据自己已有的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新事件的过程。
顺应:已有信息不奏效,个体根据新信息或新图式进行修改或重新构建,以使新的信息得到更全面的理解,这就是顺应。
感知运动阶段(0~2岁):用手抓嘴允吸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2~7岁):集中化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遵循逻辑进行推理,思维可逆。
形式运算阶段(11~承认):从形式和内容中脱离,有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推理。
内化:是指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智力差异:智力水平,多数人处于一般水平,极高、极低是少数。
智力表现,早晚有差异,早慧和大器晚成。
智力结构,记忆力、思维能力。
学习风格:学习气质:
性格差异和教育:
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信息加工模型:
学习的分类:言语信息、智力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准备律:学习前的定式做好的准备。
练习律:反复实践,多次练习,熟能生巧。
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受反应结果的影响。
强化物: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水平的任何刺激物。
一级强化物:是指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刺激物。
二级强化物:是指开始不起作用,强化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的本质是建构网格结构知识。学习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情景中教学、协作学习、提供充分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索。
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知识学习的实质: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的学习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和能力发展的基础。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
知识理解。含义:学习者把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通过感知、联想、思维等一系列认识活动与长时记忆系统中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从而了解传递新知识载体的含义,懂的语言文字等符号所标识的事物的特点、性质、联系与意义,从而将其纳入到相应的概念及规律中,达到新知识理性认识的过程。
特点:通过思维实现的,与发现事物的功能相联系,知识学习的核心。
阶段:学习内容感知,学习内容概括。
知识感知:是指学生通过对一些典型事物及形象(直观材料)的表层含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所学知识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所作出的感性、能动的反应。
知识直观呈现方式:1、事物直观、2模相直观、3、言语直观。
提高直观呈现效果:灵活多样的直观方式、根据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特点、有效指导学生感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直观展示过程中。
知识概括:对直观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深度加工,最后获得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类型:感性概括知觉基础上的低级概括;理性概括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和改造之后的概括。
提高知识概括效果: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的变式,科学的进行比较,重视知识结构和体系的概括,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自觉概括。
知识的保持:把理解领会的知识牢固的存储在记忆中,以便需要时回忆出来加应用。
知识应用:学生依据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
知识应用的过程:审题、联想有关知识、课题类化并作出解题判断、验证。
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对知识的保持水平、课题的性质、智力活动水平、解题时的心理状态。
问题:当个体所面临的情况同心中的理想或目标存在差距,而现实或目标的途径存在一定障碍是,就产生了问题。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起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