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8:57:28 阅读 4377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2、一般教育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学习者的心理、学习心理及其应用学和课堂管理心理。

3、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4、教学专长:专家教师所具备的有关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统称为教学专长。

5、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2情境因素;3.系统过程。

6、微型教学:又称微格教学,它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实践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摄制称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7、刻意训练: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活动,以不断促进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8、新教师常见的错误观念:

1.教学只是传递知识的过程;2.主修某门学科就能提供这门学科所需的全部知识;3.学会教学只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9、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重点背诵)

1.专业知识方面,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2.问题解决方面,在其专长的领域内专家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

3.洞察力方面,专家比新手更有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10、教师发展刻意训练的主要形式:(重点背诵)

1.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2.微型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训练;5.开展行动研究。

11、伯林纳的“教师专长教学能力教学结果的作用模式”:

教师专长(教学法知识):知识专长、管理专长、教授专长、诊断专长。

教学能力(教师行为):讲授、管理、教学、诊断。

教学结果(学生结果):认知方面、学业成绩方面、情感方面、社会方面。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

1、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发展,主要解决人的智慧是运用何种机制,经历什么过程,怎么样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问题。

2、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关于儿童获得新知识的观点,通常称之为认知建构主义;他认为,人们通过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人们需要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3、认知发展的过程:

图示:图示是指儿童对环境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同化是指儿童把新的刺激物纳入已有图式之中的认知过程;

顺应: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物的过程;

平衡: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重点背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认知上的两大成就——客体永久性、表象思维;

2-7岁)前运算阶段:不能理解守恒思维不可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可逆、抽象思维、去自我中心,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11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可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运算。

5、皮亚杰提出的“阶段”具有的四个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形;交叉性。

6、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重点背诵)

.将同化和顺应结合达到平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已有的图式,并创立新的图式;

.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可以识别学生学习达到的水平,从而设置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

.强调认知发展的积累性,要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与旧知识整合起来。

7、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两种工具的理论:①.物质工具;②.精神工具。

两种心理机能:①.靠生物进化获得——低级心理机能;②.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

8、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9、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重点背诵)

.内化: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得知识,从而为个体所使用。

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变化逐渐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

.最佳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老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10、维果斯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重点背诵)

.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的启示;

.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一起。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是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婴儿期:信任感——不信任感(0-1岁) 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

幼儿期:主动——内疚(4-5岁) 儿童期:勤奋——自卑(6-11岁)

青年期:自我同性一——混乱(12-18岁) **前期:亲密——孤独(18-25)

**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 **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

1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重点背诵)

.帮助学生度过勤奋和自卑危机; ②适应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1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重点背诵)

.前习俗水平:具有关于是非丑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厉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1~9个等级。

8、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掌握学生气质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制。(重点背诵)

9、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教育形式:插班、办特殊班、个性教育);

2.智力落后儿童:指智能发展水平低于同龄人,且智商低于70的儿童; (重点背诵)

3.特定认知或学习障碍:①学习困难:

指那些无明显视听、智力、能力缺陷,无经济、文化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是行为与心理方面表现极不平衡,以致无法有效适应环境并且无法依靠学校平常教育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儿童。换言之,就是在智力、感觉器官正常的条件下,学习效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儿童。四个特征(差异性、缺陷性、集中性、排除性);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患病率(1%~10%)》特征:学校成绩差、朋友少,甚至有时被同伴排除;理解和推理社交情境困难;常表现较大的情绪反应,易怒;课题行为问题;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特征(多动、不专心、冲动和不能做恰当的反应)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