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目标和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现的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
5、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多数教师在从教一年后,开始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等。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a)
a.任务关注阶段b.自我关注阶段c.发展关注阶段d.生存关注阶段。
2、教师对职业生涯中的外在需求的表现是(a)
a.外生涯发展目标b.内生涯发展目标c.教学校能d.高原现象。
3、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的职业成熟是(b)
a.教学效能b.内生涯发展目标c.外生涯发展目标d.高原现象。
三、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生涯。
答:是指一个人一生在教师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连续工作经历。
2、自我效能感。
答:是指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对教师来说,指的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就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
3、高原现象。
答:原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用来描述在学习尤其是技能形成过程**现的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退步现象的一个概念。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一种现象。
4、职业倦怠。
答: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是,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四、判断分析题。
1、专家型教师就是有教学专长的教师。
答:错。专家型教师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育科研能力。
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因此,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2、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就在工作年限上。
答:错。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题目上的观点只是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区别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例如与新手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有实践性和实用性;另外,专家型教师和新手交对问题的表征认识上有本质的区别,抓夹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这个观点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是错的。
五、问答题。
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有哪些特点?新手教师如何突破目前阶段向前发展?
答:(一)特点: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
二)发展:1、系统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
2、如何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答:1、提高社会对教师关注;2、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3、专家型教师有哪些重要的教学专长?
答:(1)教学专长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获得,获得的专长是不断发展的。
2)教学专长的发展非线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速度也不同。
3)知识和经验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4)对问题的表征认识更深入,更接近本质。
5)专家型教师对熟悉的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比新手要快,具有直觉性的特点。
6)解决问题时更具有灵活性,是机遇的策划者,能够迅速地转就看问题的角度。
7)从事教学活动时能因材施教。
8)认知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9)专家型教师能完善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机制。
4、新手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答: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学教学反思。
5、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原因有哪些?如何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答:外在因素的影响:如超量工作,同事关系紧张,班级规模过大,学生行为不良等。
内在因素的影响:(1)外在社会的期望与内在自我的迷思。
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
预防: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做好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管理。
6、根据教师生涯发展理论对自己的教师生涯做一个发展规划。
答:从生存关注,任务关注,发展关注三个阶段。
六、案例分析题。
1、教师的职业生涯要经历哪些阶段?
2、怎样才能成长成为一名成熟自信的专家型教师?
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
一、填空题。
1、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阶段是: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2、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因素。
3、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特定的学科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实践知识。
4、教育机智的表现有: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
5、教师激励性人格的表现: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师对所从事的职业和自身发展的认识和评奖叫做:职业价值观。
2、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过程是:教学反思。
3、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4、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是:师爱。
5、被称为教师个性品质、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合金的是:教育机智。
三、名词解释。
1、角色期待:社会对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提出了一定的社会期望,规定了每一种社会角色相应的行为规范和要求。
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来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能力。
4、人格: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四、判断分析题。
1、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答: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合格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自身的教育教学效果,影响职业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执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只要有了多件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自然也就形成了教育机智。
答:错。教育机智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
它建立在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教师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和巧妙处理的能力基础上。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智是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所构成。首先,他需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
其次,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影响教育机智因素的三个方面:
工作态度,意志品质,知识经验。
3、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养的落脚点。
答:错。教师的素养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教师基本素养的高低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基础和关键。
五、问答题。
1、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有哪些内容?
答:对教学活动的筹划与安排;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沟通;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
2、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如何形成的?
答:教育机智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准确、恰当、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并随机应变、恰到好处地采取措施的能力。它建立在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教师敏锐的观察,准确的判断和巧妙处理的能力基础上。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机智是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所构成。首先,他需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灵。其次,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
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
3、教师的有效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5.有效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特征?)
答: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
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的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
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
4、教师人格对学生的人格有哪些重要影响?
答: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树立老师的威信,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
一、填空题。
1、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生理反应是:疲倦、免疫力降低、有机体过度紧张;
2、压力应对的主要方式是:防御性应对、直接应对;
3、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抑郁、无助;
4、教师面对工作压力的行为反应有:逃避、暴躁、职业倦怠;
5、人在归因过程中总会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情境。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是:教师主观因素。
2、为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的应对方式是:合理化;
3、试图把别人的特点当成自己的特点来缓解压力的应对方式是:自居作用。
三、名词解释。
1、压力:指个体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
2、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作主观判断。
3、归因模式:指个体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过程。
4、习得性无助:当人们遇到外部不可控事件时,就会本能地认为自己对这些事件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就会变得压抑,并甘心去承受这种压力而不试图去减少它,表现为消极被动,无所适从和无能为力。
5、压力应对:是指教师面对各种生活和职业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策略和行为的反应方式。
四、判断分析题。
1、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说明压力越大,工作绩效也就越高。
答:错。压力:
指个体感到紧张,焦虑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适度的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思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效率,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随着压力的增加,工作绩效也会增加,但是压力水平达到并超出某一点之后,就会产生焦虑,疲劳,直至倦怠,压力也就开始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的作用了。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