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自测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3:53:28 阅读 3397

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三个过程,五个要素。

2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 《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之父。

2023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简答5

4. 逆反心理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

主要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表现产生的原因:

4.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5 学习广义。

狭义。奥苏伯尔根据把学习分为和 。他还根据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与。

1. 我国冯忠良根据不同,将学习分为。

2. 桑代克的试误说

3.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123

4.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过程,s-r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过程。斯金纳进一步提出,应答性行为通过条件反射获得,操作性行为则通过条件反射获得。

5. 强化是通过增加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当在环境中 ,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即正强化。当某种刺激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惩罚是企图呈现或排除去刺激某个反应。

6. 顿悟说

8.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有三种表征,动作性,映像性,符号性。

9. 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发现法,是指设置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与发现事物的特性,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10. 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四点简答。

16.托尔曼的认知目的学习理论,做了三个经典实验托尔曼首次提出了的概念。

17.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 (1)知识观3

学习动机要区分认知内驱力(求知为目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获得地位威望),附属内驱力(赢求长者认可)。

18耶克斯一多得森定律简述。

1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20.成就归因理论。

能力高低稳定内在不可控。

努力程度不稳定内在可控。

任务难度稳定外在不可控。

运气好环不稳定外在不可控。

身心状态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外在环境不稳定外在不可控,维纳认为,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对未来学习成败的预期,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行为。

就稳定性维度而言,会改变学生对于学习成果的预期。

就稳定性维度而言,与个体自尊有关。

就可控性维度而言,与个体的体验。

它的教育应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21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于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

区别三种强化。

22.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述四点。

2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

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既受也受我们称前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外部条件(外因),后者为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原因。

呈现的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是学习者能够理解的。

内部因素,首先,学习者有学习的愿望,想学。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其次,学习者有学习的基础,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以便与新知识联系的知识。

最后,学习者有行动去学,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最最重要。

简而言之,实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2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核心观点以学生为中心,

25.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与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26 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得包括。

知识直观又包括。

27.概念的获得主要包括和

概念形成多通过方法成为初级概念,日常概念。

概念同化在课堂学习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以的形式呈现关键特征,使学生获得概念。

28.下位学习大概念到小概念一般到个别。

上位学习小概念到大概念

并列结合学习类比学习。

1.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分类。

根据是否要操作一定的工具分为操纵器具的动作技能和机体的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或智慧技能,根据只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的心智技能和专门的心智技能(默读,心算,打腹稿)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拓展性。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

2.练习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练习是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反复多次的进行同一动作,.练习包括重复和反馈,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2.练习进程的特点。

练习成绩随练习的进程而逐步提高。

练习进程是不均匀的。

练习中存在个别差异。

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

3.心智技能包括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火系的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前,后影响,消极、积极影响。

5.从迁移的效果看,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

从迁移的方向看, 迁移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6.迁学说形式训练说只训练各种官能来促进迁移。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认为当两种情境有共同要素时产生迁移。

概括化理论贾德认为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掌握原理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有效。

关系转换说苛勒认为学习顿悟两种学习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关系的顿悟是迁移关键与根本。

认知结构说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

7.迁移与教学。

利用论述。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体现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的重点发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一体化先学习的内容要为后学习的内容做准备。

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2.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多样化。

学习情境生活化。

进行案例分析。

3. 激发迁移动机。

引导学生建立多元有效的迁移目标。

善用定势的作用,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定势,使学生时刻存在迁移的准备状态中。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迁移自我效能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迁移行为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的迁移行为良好,要给予积极的强化;迁移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提供及时的帮助,并注意引导学生对于迁移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迁移自我效能感。

4. 培养迁移能力。

8.态度分为三种成分:

态度的核心成分:

品德的三种成分

品德的核心成分

道德行为,

9.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重点在区别。

联系:区别:

第一,第二,补充价值(或行为规范)内化程度分为五层次

10.皮亚杰认为,可逆性阶段为人的8岁-10岁标志着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由儿童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儿童已经意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且应互相尊重 ,准则对他们来说具***他们行动,互惠的特征。

11.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水平:

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多数青年和**存在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在20岁以后才会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12.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阶段。

1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4.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论述7

1)有效的说服(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

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示范(强化不仅包括外部强化,还包括自我强化和替代强化。观察者因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称为替代强化,是一种间接的强化式。)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经历选择阶段、赞赏阶段和行动阶段三个阶段) ,诱导性的品德教育方式。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6)角色扮演

7)小组道德讨论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里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还可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与判断,协调与他人的分歧。

15.品德不良的转化三阶段醒悟转变自新。

16.问题在给定的信息(已有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某些状态之间的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有结构的问题和无结构的问题主要区别:有无标准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策略启发性策略。

17.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9个问题情境(客观)

主观认知结构的限制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状态原型启发知识经验个性特征。

定势是心理的准备状态,其作用有促进与阻碍作用。典型,沉锚效应。

18.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简答4

教育心理学自测练习

一 填空 1.根据问题解决的早期行为主义观,桑代克的学习也称解决问题。2.杜威解决问题模式的五步是 1 2 3 假设 4 推理 5 用行动检验假设。3.奥苏伯尔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四阶段是 1 2 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 3 填补空隙 4 4.问题空间是由 1 2 3 三者构成的。5.在奥苏伯尔和鲁宾逊...

教育心理学自测题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 选择题。1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 如老师 家长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 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2 饥饿时可以获得的食物,能激起人的觅食行为,即为 a.诱因 b.动机 c.需要 d.内驱力。3 中小学生...

教育心理学自测题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 选择题。1 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05x 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2 下列现象中可以归纳到学习现象中的有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3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