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14:28 阅读 2068

五、知识直观(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就直观的对象而言,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

优点:是在接触实际事物时进行的,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快地发挥作用。同时,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模象直观

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

3、言语直观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讲解声调要抑扬顿挫,声音要有高低快慢的变化,并且语言应精炼、优美、富有情绪性。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作好观察记录。

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六、知识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1、感性概括

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

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2、正确运用变式

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变式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

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

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3、科学地进行比较

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七、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一)瞬时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的开始阶段。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2.5秒到20秒。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

一是直接记忆,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二是工作记忆,指长时记忆中存储的、正在使用的信息。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一种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信息贮存的方式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八、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

这是一种对遗忘的最古老的解释。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3、同化说

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他认为,干扰说是根据机械学习实验提出来的,只能解释机械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不能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动机说

动机说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也叫压抑理论。

九、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主要有“关键词方法”和“缩减法”。

三)进行组块化编码

四)适当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五)合理进行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特点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三)技能是符合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二、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的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操作技能除了具有上面所列举的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与心智技能不同的其他一些特点:

1)对象具有客观性。

2)执行具有外显性。

3)结构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二)心智技能

1、心智技能的含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对象具有观念性。

2)执行具有内潜性。

3)结构具有简缩性。

3、心智技能的分类

加涅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将心智技能分为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两种。

三、技能的作用

一)技能可以提高活动效率

二)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四、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操作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二)操作模仿

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个体在定向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而在模仿阶段则试图做出某种动作。

三)操作整合

操作的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四)操作熟练

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五、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的共同点,表现在:

第一,开始进步快;

笫二,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第三,后期进步较慢;

第四,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会出现暂时的退步。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六、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教学实验,在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七、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可用来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是“心理模拟法”,包括两个步骤,即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八、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一)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二)原型操作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研究表明,为了使心智技能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三)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九、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