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15:28 阅读 2175

系别:物理系班级:10物理教育姓名:年梅宝。

案例:论三国风云人物的决策艺术。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无数的决策,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其中不乏蕴含技巧、策略的。说到能把决策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就不能不提到名著《三国演义》。

而在《三国演义》中,最具启发意义的、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国中那些风云人物的决策艺术。下面是我对三国中一些英雄人物的决策所做的一些肤浅的分析及感想。

一)曹操:风险决策,当机立断。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知道,曹阿瞒能成为魏蜀吴三国中的至强者,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他所做的几个重大决策。

第一,也就是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个决策必定是具有极大风险的。所以,曹孟德立刻聚集众谋士商量,是否要“奉迎天子都许”,即去救洛阳的汉献帝。荀彧等谋士便开始给曹操分析提议:

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不救天子,可能的结果是别人去救,如果被兵强马壮的袁绍所救,那么当前局势就会更有利于他,而不利于曹操。另一种方案是救,这样在政治上就掌握了主动权,不仅使自己的地位高出于一切文臣武将,而且此后发号施令或是讨伐其他诸侯列强,都以汉献帝名义,名正言顺,能给自己的行动带来极大的方便。经过详尽周全的决策,曹操选择了第二种方案,结果是曹操独自喜得天时之利。

然而相反的是袁绍没有政治远见,不善谋断,当袁绍的谋臣也劝谏袁绍“迎大驾安宫邺都”,这样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时,袁绍却刚愎自用,认为把皇帝接来邺城,反而会受其制约,于是袁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这预示着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

一样的情况,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反映了两者政治远见,领导水平的差异,也为日后的胜败埋下了伏笔。从这件事看出,决策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因而决策主体思维的品质必然对决策的科学性产生重要影响。主体对问题的感知方式、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意愿、个人的价值观、情感和性格特征都会影响决策过程。

因此,对于优柔寡断,没有远见的袁绍,虽然兵多将广,也最终败于当机立断、目光远大、知人善任的曹操。

曹操做的第二个重要决策发生在官渡之战中。当时,两军对峙官渡,正是人困粮缺的时候,曹操感到难以支撑下去,准备撤军,在荀彧的劝阻下,才又苦苦坚持,等待转机的出现。结果转机真的出现了,这就是袁绍的谋士许攸在自己的正确意见多次得不到采纳时,投奔了曹操。

许攸给曹操带来了关于袁绍一方兵马粮草详细的情况,正是听到许攸的真实情报和真诚的劝告,曹操才转弱为强,反败为胜,创造了中**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

不难发现,曹操真是个爱做风险决策的人。但是他的每一次风险决策又不是随意冒险,毫无依据的,他是在综合各方意见,分析当下形势之后,才做出的决策。所以虽奸诈、自私、多疑的曹操,才能扫荡群雄,统一北方,进而为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在众多决策中当机立断,确保正确无误。

二)孔明决策:深谋远虑,稳步推进。

诸葛亮是三国里典型的善于决策、精于决策的人物,但是他那经天纬地之才并非没有理由。诸葛亮的每次正确决策,都是建立在充分、准确、及时地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在许多次作战之前,他或者派出探子,或者利用降将俘兵,或者实地调查敌方兵力部署,探听敌方将领的心理,观察地势地形,然后才制定有利的作战方案,从而击败敌人。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隆中决策了。诸葛亮之所以对天下大事分析得那么精辟而中肯,其中凝结了他巨大而长期的劳动心血。胸怀大志而暂隐山林的诸葛亮,注意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了解社会、政治、军事的种种动向。

他平时刻苦读书,涉猎较广,领悟较深。他注意交际,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的朋友都是都是博学多识、思想敏锐的非常人物。诸葛亮与这些人书信来往,聚首畅谈。

诸葛亮还十分喜好云游,借以勘察山川地理、关梁扼塞,了解风俗民情、气候物产等。因而,诸葛亮未出茅庐是假,已知天下却是真。这不是什么先知先觉,正是反映了认识**于实践的认识论真理。

所有的这一且,都是孔明在决策前的准备,他必须收集大量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做出决定他人生的重大决策。

当刘备径直至卧龙岗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时,诸葛亮虽然表面推辞,其实是要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此后一段时间,他连日云游不归以至刘备、关羽、张飞两顾茅庐未果。他要要反复思酌,进一步补充最新的信息资源。

当他高卧茅庐等待刘备的第三次到来时,他那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已经是勾划完整成竹在胸了。

任何决策的对象都是—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是内部诸要素和内外环境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有机整体。 因此,决策不是对信息资料的简单汇总,而是要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对客观情况进行分析综合。

这种分析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一是要全面系统,相互比较;二是注意变化,动态分析;三是注意特殊性,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四是上下反复,慎之又慎 。诸葛亮正是谨慎科学地遵循这每一条原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孙权决策:群体决策,稳扎稳打。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话,可见孙权的确是个博学多才、足智多谋的人。虽然他比起刘备、曹操显得过于优柔寡断,总是定不下是打是降决心。但恰好可以说明他在没做一个决策时,都会深入分析每一种方案,谨小慎微,并且集思广益,全面听取众人的意见。

即使有了自己的初步考虑,也还要摆一摆、想一想、听一听正面和反面的各种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这样,经过反复思考研究,步步深入,把情况确实弄清。

比如说孙权在赤壁大战之前的决策。面对号称“雄兵百万,上将千员”的曹军,刚刚打了败仗的刘备,孙权不知该不该与刘备联盟,攻打曹魏。于是,他继续进行群体决策。

鲁肃主张在曹操大军南下之时,以吊丧为名,往江夏游说刘备“同心一意,共破曹操”;而张昭等人主张降曹。其实,孙权内心是肯定不想投降的,但之所以迟迟下了了定论,是因为对于连胜数战士气正旺的曹军,东吴还不知虚实。因此,他希望通过不同意见的激烈争论,深入弄清各种情况,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及其理由。

于是,在公开场合下,不论是对鲁肃的主战言论,还是对张昭等人的主降言论,他只是“沉吟不语”从来不置可否。后经诸葛亮、周瑜从各个方面揭穿曹军势大的谎言,分析曹军的许多致命弱点,他才最终明确表示“亲与曹贼决战,更无他疑”。当强敌压境,事关东吴存亡之际,在做出决策之前,孙权反复**,慎之又慎,应用“对演法”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

这样做,充分避免了组极化效应的发生,也是孙权的团体决策可取的地方。

当然,三国里除了这些智慧精彩的决策故事,善于决策的传奇人物,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决策艺术。

学完决策,我懂得要做出成功的决策,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情况,收集准确有用的信息;接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最后要在几种意见中决择,几种方案中挑选最适合的一种。让我在做决策时更加懂得审时度势,抓住要害,全面分析。

我所了解的决策心理学

什么是决策?美国决策研究专家里斯蒂的决策定义是判断与决策是根据自己的愿望 效用 个人价值 综合判断的结果。决策狭义上是指选择或者确定策略,广义上是指判断和决策。决策的基础不是建立在数学和逻辑之上的,而是建立在感情 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不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 最佳选择 而是建立在...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 2024年心理学统考《心理学导论》考点分析

2015年心理学统考 心理学导论 考点分布分析。2015年考研已于12月27日 12月28日顺利结束,中公考研教研组在第一时间对各科目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真题进行了解析,并和考生们进行了 直播的分享。现阶段2016年心理学考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应该紧锣密鼓的进入基础阶段第一轮的复习了,而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