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5.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动机发展逐步发展到行为后果,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的统一。(
6.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是随着道德认识的发展而得到相应发展的。(
7、适当的惩罚对改变儿童的行为有一定作用。(
8.在品德教育中,表扬与批评的作用是相对的。一般说批评的效果比表扬好。(
9.从性别因素看,女生更喜欢得到表扬,男生承受批评的能力比女生强。。(
10.品德和道德都是心理现象。(
11、个体身上偶尔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并不说明他已经具备了某种品德。
12、.道德认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的水平。(
13、不同性别的小学生道德情感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三、简答。1.品德和道德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为什么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会出现一个低、高年级高,而中年级低的“马鞍型”?
3、从总体上如何估价小学阶段儿童品德的发展?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发展比较协调的时期,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道德知识逐渐系统化,道德行为的发与道德认知水平相适应,并且逐步养成了一些道德行为习惯。言行一致,而且年龄越小越这样。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言与行之间逐渐出现了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小学儿童道德发展的总体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系统的道德认知与相应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加强小学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越早越好,持之以恒。
四、实例分析。
1、二年级学生李敏在学校操场上拾到一角钱交给王老师,老师在班上表扬了她。第二天,,钟名向妈妈要了一角钱,说是老师要求交的,到校以后他交给王老师,说是在路上拣的。
答:钟明见到李敏把拾到的钱交给老师,得到了表扬,他也要向李敏学习,说明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进行活生生的榜样教育,会收到及时的效果。但钟明向妈妈要钱,到学校把钱交给老师,两次说谎,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道德认识水平低,只是从表面现象方面去模仿榜样,这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道德评价只是根据行为效果,还未认识道德动机。
2、李民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一天正做时不小心打碎了10个碗,方强趁父母不在家偷吃东西,把1个碗打碎了。问:9岁儿童会认为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答:7岁儿童认为方强更不好,因为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7岁的儿童在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时,开始注意到行为的动机,而不再简单的只看到行为的结果,对财物造成的损坏程度。
方强同李明相比,他虽然只打碎了一只碗,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动机是不正确的,是为了偷吃东西,所以方强更不好。
《小学心理学》
第三章记忆第二节识记。识记是构成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完整的记忆过程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也是保持 再认和回忆的前提。一 识记的分类。一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分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称之为不随意记忆。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二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根据识记材料...
小学心理学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一 选择。1 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 记忆。瞬时 短时 长时 运动。2 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量 质 量和质 不。3 考试中因没有复习到而答不出 想不起来的问题,叫 性遗忘。暂时 永久 一般 特殊。4 小学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对 词的记忆优于中性词的...
小学心理学
2005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心理学 小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a 3 b 4 b 5 d 6 c 7 c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b 14 a 15 c 16 d 1 7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