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7:48:28 阅读 9521

一、名词解释。

1.学习概念。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待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

2.顿悟学习与试误学习。

试误学习:桑代克通过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经典实验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同时,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实验的结果,桑代克认为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顿悟学习:学习者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领悟其中关系而发生的学习。顿悟学习必须是学习者经过良好的观察和对情境全局的知觉,发生顿时领悟和由不能到能的突然转变,以实现完形组织的过程。

试误可以看作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顿悟则可视为质变的形成。如此看来,学习的尝试错误和顿悟不应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过程,它们是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重视任何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片面的,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3.接受学习的概念。

接受学习是接受学习是指学生在由教师、学生和教材组成的封闭环境下,被动地接受教师输出的知识及书本传递的知识。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接受学习可能是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主要代表是当代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4.发现学习的概念

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结论,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发现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5.奥苏贝尔的三种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获得知识、了解周围世界、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与动机,与通常所说的好奇心、求知欲大致同义。这种内驱力是从求知活动本身得到满足,所以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由于有意义学习的结果就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激励,所以奥苏贝尔认为,这是“有意义学习中的一种最重要的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希望在家庭和学校集体中受到尊重。这种愿望也可以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其成绩相当的地位。

自我提高内驱力强的学习者,所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受人敬重、有地位),所以这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也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的自尊满足(家长和老师认可),所以也是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

6.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指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进行调控。

7.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又称为反审认知、反省认知、超认知、后设认知。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控制着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的进行,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

8.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动机进行了阐释,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

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策略主要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

二.简答题。

1. 皮亚杰、维果茨基、埃里克森关于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1)发展是如何产生的。

心理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适应的本质:主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理起源: 动作。

发展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

图式:组织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式:吮吸、抓握、眨眼等。

同化和顺应:根据已有图示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改变已有图式,适应新刺激或新事物。

平衡:心理展就是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2)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0-2岁)

儿童通过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运动反应来进行思考和形成图式的,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儿童认识到客体脱离自己的知觉而独立存在,此阶段大约在9-12个月,如***的游戏。

前运算阶段(2-7岁)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

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符号功能:建立起了表征客体和事件或使用符号功能的能力。

延迟模仿(deferred imitation):能够模仿不在眼前对象的能力。

象征性游戏(symbolic play)或假装游戏:儿童以自己或环境中的对象来表征环境中的其他经验和对象。

自我中心(egocentism):不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观点或者立场来思考问题。

未掌握守恒:掌握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3)对教育的启示。

关注儿童思维的过程。

不强调对儿童进行**化的思维训练(最佳难度)

发展先于学习。

承认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

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

4)应用举例。

教前运算阶段儿童:帮助学生形成从他人角度看世界的能力。

例子:1、把社会课上提到的不同人或地方与儿童实际经验联系起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2、明确分享或使用材料的规则。帮助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要求他们思考一下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这个问题,培养移情能力。

维果茨基:1) 主要观点:

a) 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理解发展才有意义。

i. 非洲新几内亚欧卡塞帕名部落用身体各部位表示数字;

ii. 巴西街头做小贩儿童的数学能力。

b) 发展依赖随着个体成长形成的符号系统(语言)

i. 自言自语的重要性:与皮亚杰的区别。

ii. 儿童绘画时需要一支蓝色的笔,遍觅不着便自言自语道:“笔在**?

我需要一支蓝色的笔。没有关系,没有蓝色的就用红色的好了。用红笔画了然后用水把它打湿,使他变暗一点,看起来就会有点像蓝色”

c) 最近发展区。

i.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ii. 教学先于发展。

iii. 搭建支架(scaffolding)

1. 教儿童系鞋带或者玩新游戏。

iv. 认知学徒制。

1. 通常一对一教学中实现。

2. 涉及示范、辅导、提供支架、评价等全过程。

2)对教育的启示。

教学设计的活动不仅包括儿童自己能独立完成的,还包括在他人帮助下能完成的。

组织安排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中由搭建支架到逐渐让学生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3)应用举例。

根据学生的需要制作支架。

例子:当学生开始新的任务或主题时,教师提供模型、提示、句子的开头、指导和反馈,随着学生渐渐上手,减少帮助并提供更多独立完成任务机会。

埃里克森:1) 主要观点。

人的一生需要经过8个心理社会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解决一个危机或者一个重要问题。大部分人能顺利渡过心理社会危机,而有一些人不能很好解决,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

八大阶段。阶段年龄危机重要关系发展重点。

1 1出生-18各月信任对不信任母亲得到给与。

2 18各月-3岁自主对怀疑父母支持放手。

3 3-6岁主动对内疚家庭成员做事模仿。

4 6-12岁勤奋对自备邻居学校完成事情。

5 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伴和领导成为自己。

6 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友伴等找到另一自我

7 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分工和共同承担家务关照。

8 成年晚期完善对绝望人生、一生是否实现自我。

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个体每一阶段危机的解决方式对其自我概念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前一阶段(或前几阶段)冲突的解决,而早期冲突也可能推迟到后期发展阶段中得到完全解决。

如果个体发展的阶段性危机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个体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

1) 主要观点。

1)学习和行为。

知识的获得和以知识为基础的可观察行为。

学习不等同于行为表现。

强化只是决定行为的表现,并不决定学习是否发生。

2)学习的途径。

直接学习。间接学习:观察学习。

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

3)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