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3.心理的实质:⑴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必须依附于人的大脑,产生心理活动必须借助于人脑的系统结构和技能的实现。
大脑的结构与机能:枕叶(视觉);顶叶(嗅觉、触觉);额叶(理性、智力);聂叶(听觉)
闹的高级神经活动:反射与反射弧。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一定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的构成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部位,传出神经,效应器。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a.无条件反射:它是在种系发展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反射。
b.条件反射: 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为适应环境,后天获得的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刺激同时进行,并多次结合。
d.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子里的老鼠),偶发性。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狼孩卡玛拉的故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⑴心理学研究的方**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
方法:①观察法:是以观察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分类:长期系统、定期观察;全面、重点观察;直接、简介观察。
实验法:采用实验的手段来收集材料的研究方法。分类: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调查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调查,就是以提问的方式来收集资料,从而分析人的心理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规律。分类:口头方式——访谈法;书面方式——问卷法。
个案研究法:采用追踪的方式,对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对象进行研究,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测量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量三个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5.心理学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⑴结构(构造)主义心理学:
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经验,并首先采用内省法来研究。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意识事实的一门经验科学。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等。
心理学的目的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应该像结构主义那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机能主义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行为主义:华生于2024年创立。反对研究意识;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 ⑸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
精神分析学派:①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②社会文化学派;③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
创始人弗洛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概要:①意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②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良心,自我理想);③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性欲分为——口唇期、**期、前***期(恋父/恋母情结)、潜伏期、***期(青春期)。
认知学派: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6.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及其标志:2024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意识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其类别有有意识(对周围事物的意识;自我意识)、无意识(梦;对生理、心理过程的非意识性;无意识动作与行为),有睡眠、梦、冥想、催眠几种状态。意识能清醒地觉察到反应的事物,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意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等特征。根据意识活动的不同水平,可分为非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等。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其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
3.注意的种类: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以后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①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运动变化等);②人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情绪状态等)。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原因:
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②对兴趣的依从性;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④对意志的依从性;⑤对人格的依从性。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注意的特征(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相反状态: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分配: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的转移: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上 。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①知觉对象的特点;②知觉者的任务;③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5.注意品质的培养:①加强意志锻炼。学习、工作的难度大,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干扰,因此需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控能力。
把内心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要使注意持久,只看或只听是不行的,如能动动手、实际操作一下,运用内心注意,效果会好得多。
要学会科学地使用注意。如精力佳的时候,可从事须用有意注意的工作,如精力欠佳,可从事一些无须用有意注意的工作。
6. 教师应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把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使学生在理解学习目的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利用无意注意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安排学习。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
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
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
2. 感觉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掩蔽现象。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感受性变化。(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
感觉对比: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对比;马赫带现象:明暗交界处使人感到明处更明,暗处更暗;味觉对比)
3.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物理能量)。
4. 差别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最小值。最小可觉差(jnd);操作性定义:刚刚(50%)能觉察到刺激变化时的刺激强度变化最小量。
5. 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δi/i=k
6. 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感受性变化。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明适应:由暗到明,感觉降低;暗适应:
由明到暗,感觉增强。
7.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时间,后像有正负两类。
8.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9.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时,字就是学生知觉的对象,黑板则是字的背景。)
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前的经验而知道它的其他属性和特征,从而知觉它。
(一**形由于距离相近、形状相似、闭合等因素,被认为是一个整体。)
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说明的组织加工过程。(在知觉难以理解的图形时,通过言语的指导,会使人立刻理解图形的含义。)
恒常性: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性的组织加工过程。(看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不同,但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有改变,这就是大小的恒常性。
)10.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也叫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单眼线索、双眼线索)、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
真动知觉:观察者不动,物体动;
似动知觉:物体是静止的,但感觉上在动,是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如月亮错觉。
11.错觉: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它不同于幻觉,而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最常见的是视错觉,在视错觉中研究最多的是几何光学错觉。还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似动错觉等。
第四章记忆。
1.记忆: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
其三个环节是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重现)。记忆的作用: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接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
其特征(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备用性。
2.表象:表象分为记忆表象、想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
3.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指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先学习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当我们英语单词时,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记忆的影响;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汉语拼音会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
基础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 发展和活动个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 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 认知 2 情绪 情感和意志 3 需要和动机 4 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本质 1 心理是脑的机能 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
基础心理学复习
德国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心理学之父。2 结构主义心理学 德,冯特。3 行为主义 美,华生 4 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魏特海默 科夫卡 柯勒。5 机能主义心理学 美,詹姆斯和杜威。6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 奥地利 7 人本主义心理学 美,马斯洛 罗杰斯 8 认知心理学 是探索人...
心理学基础复习
心理学基础 期末复习。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 心理学的任务 作用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都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 本质 机制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 解释和说明 和克制三个方面。1 描述和测量 在适宜的水平上 在质和量上 客观的描述行为。心理学研究的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